酷暑.电影.北海道
(2010-08-03 21:36: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想起来了 |
世界杯结束之后一直有些怅然,也许是不够精彩,也许是余兴未尽。
在南京住在东华门附近的酒店里,步行就可以走到明故宫遗址。
下了课先是坐地铁来到夫子庙,吃了2-3碗不同味道的鸭血粉丝汤,觉得鸭肝真的是很美味的东西;夜色里看看夫子庙,一片商业兴盛景象,秦淮河也是熙熙攘攘的游船穿梭,贡院的灯火就很微弱。
一瓶金陵啤酒下肚,不觉有些微醺。 打车来到明故宫遗址,夜访。
这里只剩下一些柱石,从东西两侧护城河的间距来分析,规模其实比北京的故宫还是要逊色不少,格局上已经很相似。
不过这种没落,倒也成就了南京的颓废美。
次日下课,遭遇酷暑,居然在正午时分的大街边打不到车,改坐地铁;南京的地铁站,每一个站名都透着古典气息,让坐车的人时常会有一些穿越时空的错觉,不由得对西安的地铁充满了期待...到达南京站,车站里继续用鸭血粉丝汤做午餐,味道不错,就是没有空调。
南京-上海的高铁速度很快,空调也很足。有幸坐在很靠前的位置,看到驾驶员的位置,心想这哥们每天才叫飙车啊,谁能赶上他的速度呢? 时速都在每小时300公里以上,每天跑好几个来回,不转眼珠的瞅着远处的铁轨和杆子极速飞驰到面前,看上这么一天可真够眼晕的。
---
前天中午闲来无事,忽然发现公司对面有个电影院,于是踱进去看了一场电影《唐山大地震》。
公正的来说,看得出来冯小刚还是很努力的想拍出一部值得回忆的片子,哭点也还真不少。
我并不赞同冯只是图钱拍这个,也不愿过多强调冯对主旋律和唐山市政府的妥协(在这一次,其实他真的只是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池塘里,指责别人是容易的,可当自己站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也一样是浑身泥污。
不过,就像所有的冯氏电影一样,此片的硬伤之多,已经使得人们觉得支离破碎。冯氏还是不善于心平气和的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只能凭借一些出彩的段子来串联;喜剧如此,悲剧也是如此。
什么时候,国人才可以让历史看起来象真的历史呢? 林语堂先生说文学艺术是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性,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电影,是描写亘古不变的什么人性呢?
---
抽空回了一次深圳,为了办理我即将过期的护照。
深圳家里霉味很重了,每晚入睡前都要点一支香。 住了几天,终于开始逐渐有了人气。
夜深人静的时候,摸出一本《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似乎一口深深的水井一样,不知不觉的我就掉了进去。 很久没有这样的被吸引了,或者我可以这么坦然的说出被吸引,又或者是被这么宁静的吸引。
如同空旷礼堂里一把独奏的大提琴一样,厚重并且轻快,独鸣而且得意;我会时不时的调整步伐的频率,去对应一下他的节奏。
国庆期间,想再去一次北海道;这一次的目的地是,知床半岛,北海道最偏僻的地方。
现在,我在青岛的李沧区。 晚餐是鲅鱼饺子、牛肉饺子、原汁蛤蜊和崂山啤酒,味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