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
(2009-02-12 14:03: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想起来了 |
开车走广西、贵州到重庆,飞回来了。
明天又要开始上课了,连续4天。
最近猎头公司约了面试,去了,似乎对方对我比较满意,薪水也不错,就是懒懒的,不想动。
说点杂的。
1、春晚,小沈阳的成功,证明了以下几点:
A.恶俗文化已经堂而皇之的成为主流,不去评论小沈阳本人(可能也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只是这种艺术形式毫无疑问是恶俗文化;
B.赵本山一人独大,已经到了公然在全国人民面前做广告推销人和公司的地步,再次证明主流文化的悲哀;
C.我应该改一下措辞,其实主流文化已经变成了恶俗文化,我只是希望高雅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而已。
写完了看到李银河先生的这篇文字,很是赞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53360100c7a5.html?tj=1,还是李先生说的透彻和公正。
和票太说起,她倒是还有点信心,说起了当年欧洲文艺复兴,以及目前世界经济局势对消费文化的力挺作用。
2、最近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潜伏》,觉得很好。于是买了全套DVD,熬了通宵全看完了,30集啊,每集40-50分钟呢,一分钟没拉下。
A.编导对史实的烂熟于心。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个人,姜伟。他这部作品的出现,让我对国产电视剧导演有了很大信心。(虽然我舅舅也是干这个的,但是看看他近年作品,实在牙碜)。
B.导演调教演员的功力很深。
C.分寸感很好。
D.价值观趋同。看得出来该编导的价值观和我比较趋同,因此使我很喜欢他的作品。对于史实的尊重,对于反面人物的处理,对于一些迫不得已做法的解释,都显得合乎情理又不至于长篇说教。
E.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剧酷似《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如果旁边换成张家声老师的话,足以乱真。 不过在情节的紧凑程度上,此剧有青出于蓝的倾向。 编导也承认是《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影迷,也是我同好啊!
...因此,喜欢。
当然我的这种喜欢,也是一种文化饥渴,很久没有看到好的国内的影视作品了。
大年初二,去了惠州海滨温泉,住了1晚上。
我还想歇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