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性格很是内向,而且特别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直到中学时候,在京上学的姐姐每次暑假回家都会给我带回来一些流行歌曲的磁带,从此爱听直到爱唱。那会子每天下午去学校,第一个到教室的总是我(我有钥匙),于是抓紧没人机会就开唱。后来也就逐渐在同学面前开唱了,也还有点受欢迎。后来大学一年级新生汇报表演的时候,在数千人面前紧张走调,被哄笑以后信心倍受打击(这茬咱这次就不提了,哎,想想都汗。。。)
先说歌星,第一年姐姐带回来的是齐秦,没的说,基本上齐秦的歌俺都会了,就是不合在第一次听的时候怯生生问了一句:“这女的嗓子怎么这么沙哑啊?”暴汗...(关于齐秦回头再说,喜爱程度是仅次于童安格啊)
第二年就是王杰,大多作品我也是通杀了;才气和精品是不少的,就是觉得有些娘娘气,哭哭咧咧的味道比较多,略逊,按下不表。
第三年就是童安格了,一看就喜欢,这长得多...多飞机头啊! 双目深邃、睿智里透着自信、西装笔挺不说还是休闲款...再一听歌,当时就美的冒泡了:这个GG我喜欢!!!大气啊,才气啊!帅气啊!(再说就不合适了,免得被人怀疑那啥啥...)
于是,就开始迷他迷的不得了,基本上所有歌都会唱;人家也是原创歌手不说,而且感觉表现很从容,也不媚俗。捎带着也给裘海正什么的写写曲子,一样好听。 那时候,我基本可以做到一听新曲子的一段章节,就能知道是不是童安格作品--太熟悉他的风格了。
最喜欢的是:
《飞雪》《香水城》《忘不了》《灯》《我曾经爱过》《等我一起入梦》《梦开始的地方》《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不必太在意》《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你我的爱只能擦肩而过》《让生命去等候》...
大学里跑去上晚自习的时候一般唱《借我一点爱》,节奏快,赶时间啊; 比赛输球之后唱《真爱是谁》,怅惘啊,抒发一下(赢球就聚餐去了) 晚自习后在校园漫步的时候唱《一世情缘》,说实在的,的确迷糊了不少过路的学妹,数量应该不少于我在校园广播站冬日黄昏配乐朗诵散文的效果... 回到宿舍楼在走廊里大声唱《花瓣雨》,没熄灯就早睡的同学们这下都知道我回楼了... 被人起哄以后唱《你不必太在意》...还是洋洋得意的表情。
简略来说,觉得是这个调调,就一直喜欢着,以至于不敢再追问他的消息---怕破坏当年脑海里金黄褪色的形象啊...
去年有日晚间散步的时候突然高歌《耶里亚女郎》,票太捂耳朵求饶:“您换一个吧!”一问方知,原来老岳父也喜欢放歌,晚上小酒喝高了以后尤喜唱《耶里亚》,还逼着票太弹钢琴给她伴奏...自此票太对这个歌就有点过敏了,呵呵。
原来泰山是同道啊,今年回去省亲时候一定要再去卡拉OK一把,搞他个童安格专场!好安逸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