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票
老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03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克劳琛换朱广沪?

(2005-06-20 00:58:48)
分类: 包子总汇
 
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template/10/images/15.gif
2005-6-20 星期一(Monday) 阴



昨日下午为了观看中国对哥斯达黎加一战,我们小区球队特意放弃了约定好的队内聚餐;整场比赛看完,隐隐觉得有点不值。

不满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朱广沪的用兵,此战朱广沪排出352阵型,意在加强中场的控球和拼抢,以截断哥斯达黎加的攻击路线,立足于先不输球再有所图。实战来看,效果不是很好,其失误有三:
1、 最大的问题在于把郑智推倒前锋线上,既失其矛又失其盾;郑智是中国队中场多年来少见的攻防俱佳的人才(只有阿里汉那样的饼才才会想出让他担任中后卫这样的茅招),而且郑智的进攻组织能力和突破分球都是不可多得的,出众的技术和良好的爆发力以及强烈的进攻欲望证明,最合适他的位置是前腰;将其置于前锋线,背后无人为他送球,李毅也不具备和他配合的实力,还得经常回撤自己拿球再突进去,大半场比赛苦练折返跑,累死了算!
2、 中场排出5员大将,肇俊哲防守依然大局观良好,跑动积极抢断凶狠,根据赛后统计数字小肇的抢断和被侵犯次数都是全场最高的,防守型中场打成这样也就可以了(李铁伤愈回来也未必能抢回位置),孙祥做为左前卫多次突破并有一次助攻一次破门,全场最佳候选人应该有他一个;剩下三位中场球员就不敢恭维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李彦,全场70分钟比赛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足球场上,只有一个位置长时间不被大家注意到存在才是好事,那就是守门员;替换李彦上场的郑斌很快就多次出现在镜头里,向李彦充分表明了一个合格的中场球员是应该如何跑位的;
很类似的还有杜威,拥有1.87米的身高、出色的头球和卡位技术,放在后腰位置却一无是处;后腰球员对中距离耐力跑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中后卫则是要求往返冲刺跑,杜威打后腰,难为他了;
还有就是魏新,屡屡被对方突破不说,单单是多次滑倒在草坪上就令人费解了,同一块草地上踢球为啥就只他一个总是站不稳呢?亏他还是重庆球队出身,真是浪费了雾都多雨天气的栽培。
五个中场,三个碌碌无为,主教练难推其责。
至于前锋李毅,真是这几年中国球迷心口永远的痛。我们曾经带着酸葡萄的心理嘲笑日本前锋的三流表现,可是这个李毅恐怕比高原直泰、久保龙岩甚至是大久保嘉人也远远不如吧。我甚至可以在电视里清晰的听到长沙球迷齐声高喊“换李毅”,国家队前锋干到这个份上,你倒是“天亮了”,我们的“天啥时候亮啊?”

3、 最后就是关于国家队人选的选择,主教练竟然容忍碌碌无为的李毅、李彦和魏新都打满70分钟以上才换人,换上场的人选里前锋邹捷也是站位模糊(如果是锻炼新人那倒是可以接受的理由),后来谢晖、李金羽、郑斌等悉数登场才使前场进攻有声有色了一点,这个缺陷即使是锻炼新人也难以成为借口,如果主教练认为象李毅这样的队员还有可以继续培养的潜力,那我只能认为是感情因素在作祟了。 朱家军的主要任务是2007年亚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预算赛,如果不被08奥运战略干扰的话,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新人,此时不大胆任用上一届国奥队的大量人选(杜威等人这一拨)而仍然拘泥于雕琢李毅、魏新等人,届时必将悔之晚矣。

不客气的说,这场平局(依照哥队现下的实力和我们主场的因素,此战平当输论),是郑智和孙祥凭借个人能力博得的胜利,其余人除李伟峰仍然出众外,都是碌碌无为。根据国内现有人选,笔者认为国家队352合适的阵容应该是,门将李蕾蕾,拖后中卫杜威,左中后卫李伟峰,右边矫哲,双后腰肇俊哲和肖战波,左前卫孙祥(郑斌),右前卫李小鹏,前腰郑智,双前锋谢晖和李金羽。

综上,笔者认为此战老朱输在心理上。对手哥斯达黎加劳师远征、且半数主力未到,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仍然排出一副防守反击的架势,可谓未战先怯。究其原因,无非是朱家军首次在国人面前出战,生怕输球丢了面子,我不得不说一句:“老朱,你胆小了!”
反观克劳琛带领的中青队,其成绩压力比朱家军大的多,但面对欧青赛亚军、季军时依然打的虎虎生风,中场流畅的传切配合另人耳目一新,也让最专业老到的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同志福的语无伦次…是老克同志更高明吗?(这点有待考证) 中青队优异成绩的成因分析还在进行中,但其中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老克的胆子比国内教练更大,没有国内教练多年来想赢怕输、畏手畏脚的顽疾。 中青队球员多是国家队球员的替补,既然替补们都有能力打出如此流畅的配合,国家队中场的生涩就不能用个人技术原因来解释,看看鲁能、实德以及去年的健力宝的中场组织就知道了。

广沪上任伊始,就率军赴欧迎战西班牙、爱尔兰等强队,虽败犹荣、表现可谓不俗;家门口作战倒束手束脚起来,还是心理问题;此战后防队员经常多达6-7人以上还是丢球,哥队攻击力实在难以说强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我方攻击薄弱,导致哥队在中场从容组织的缘故。

此文并无质问广沪的意思,“用克劳琛换朱广沪”更是一句戏言,只是想提个醒:“广沪你大胆的往前走,放手进攻莫回头,热身赛胆怯只防守,小心大赛你愁白头…”

祝福广沪!

另:此战韩国主裁判水平实在不敢恭维,都不知道他到底偏谁,就听见哨子响个没完,全然不顾好裁判要让球赛而不是自己成为主角的祖训。

老票 05-6-20 中哥之战观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下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