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谢铎《桃溪类稿》出版,附诗选及《谢铎传》

标签:
谢铎桃溪类稿 |
分类: 观天下 |
《桃溪类稿(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 [明] 谢铎 。
《桃溪类稿》是明代谢铎的诗文集。谢集编纂历经三次:一是《桃溪杂稿》(已佚),次为《桃溪净稿》,第三则为《桃溪类稿》。《桃溪类稿》是在《桃溪净稿》基础上增补校订而成,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刊刻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是海内外孤本,收诗1497首,文451篇,比《桃溪净稿》多出13万字,是目前所见收录谢铎诗文最多的一个本子,惜有缺卷。本书即以国图所藏《桃溪类稿》为底本,对校《桃溪净稿》,参校其他典籍,如《赤城志》《桃溪谢氏宗谱》等,并据《净稿》补足《类稿》已佚篇什。这部书的点校与出版,可以为谢铎研究和明代茶陵诗派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谢铎是“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茶陵诗派”是明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籍贯故里在浙江太平桃溪(即今浙江温岭大溪),这里是理学浙东学派人员聚居地之一,浙东理学思想对谢铎思想有重要影响;谢铎协同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轶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谢铎又是一位理学家。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浙东理学由清一色的尊崇程朱之学,逐渐开始了向新起的阳明心学转化的过程。谢铎继承程朱理学,又有较高的史学修养,从而使其理学主张呈现出经史互证的特点。通过整理台州的乡邦文献,他形成了较完整的台学源流观,这为浙东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此外,谢铎的理学思想又对浙中阳明学派有深远影响。
谢铎诗选:
桃溪
浅水难容棹,繁花自作村。
分明幽绝地,不是武陵源。
次儒珍韵
莞海东头去路赊,独乘羸马到君家。
十年梦里相寻处,依旧青山两岸花。
病中怀黄世显李宾之
十日高眠昼起迟,缓寻方药得中医。
不才岂是官无事,多病惟应志未衰。
门巷雪深妨过马,江湖岁晚益多歧。
衣冠论说今如此,旧简残灯亦自疑。
病中有怀呈十五叔父
夕阳西下隔秋阴,三径门前旧竹林。
无复惊尘随别梦,独怜多病损闲心。
绝交书在从人弃,漫兴诗成每自吟。
此路近来休更问,欲将青鬓谢朝簪。
长信词
芍药春深映曲栏,海棠枝上雨初残。
合欢扇在君须记,莫放秋风一夜寒。
逸老堂
一笑功名真覆鹿,十年辛苦枉听鸡。
梦魂回首长安路,几忆清风竹下溪。
雁湖
雁湖高处不胜舟,见说诸天在上头。
定有琼台非世界,更无花木亦春秋。
谈空漫忆三生在,飞锡终谁一到休。
不识阆宫蓬岛外,几人曾伴赤松游?
题扇面寄郭筠心
建水南行旧路斜,石桥青竹野人家。
相思不及双飞鸟,红雨溪头又落花。
新寒
十月风高冷欲凝,近阳楼阁怯先登。
浑河水落初尝骑,漕驿星驰已报冰。
上将驱麾还笔札,内庭恩渥但金缯。
深愁薄力知何赖,浊酒新寒漫不胜。
邸报
北窗幽梦正逡巡,忽听南来邸报频。
鸣马一空还立仗,震雷百里尚惊人。
痴心敢自浑忘世,浪迹犹怜未绝尘。
感慨不知图报地,白头羞杀老词臣。
捩船
捩船又报五更开,浪静风恬亦快哉。
归路早知如此稳,莼鲈未熟已归来。
次西涯春兴韵
云满青山水满池,可堪归思转迟迟。
光荣在我真何益,愧负平生只自知。
闲忆野芳春兴灭,坐怜庭树午阴移。
路歧堪恨还堪笑,病骨生从未老时。
汤婆次韵
老来无复念专房,净扫蛾眉只素妆。
提瓮未能忘出汲,抱衾空自热中肠。
守宫分在聊随例,团扇恩深岂有常。
一点贞心只如水,不妨人世几炎凉。
有旨百官带暖耳陆庶子廉伯限韵用柬西涯
九陛门深障晓芃,暖寒初致感恩辞。
争先敢羡偷狐手,再拜真同赐马骑。
掩耳功高知不世,续貂名在愧乘时。
炎凉几作班姬扇,恋恋谁存赠别诗。
至旧邑有感
绕郭人家半出邨,望中烟火隔秋云。
远宗自托千年在,壮邑谁以此地分。
门巷崭新非旧雨,江山如故几斜曛。
青灯白发西窗夜,津鼓犹惊梦里闻。
清明前一日作
小窗新绿着枝轻,寒逐东风阵阵生。
燕子不来花落尽,一廉疏雨又清明。
《明史·谢铎传》
原文:
谢铎,字鸣治,浙江太平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预修《英宗实录》。性介特,力学慕古,讲求经世务。
成化九年校勘《通鉴纲目》,上言:“《纲目》一书,帝王龟鉴。陛下命重加考定,必将进讲经筵,为致治资也。今天下有太平之形,无太平之实,因仍积习,废实徇名。曰振纲纪,而小人无畏忌;曰励风俗,而缙绅弃廉耻。饬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减省有制,而兴作每疲于奔命;蠲免有诏,而征敛每困于追呼。考察非不举,而幸门日开;简练非不行,而私挠日众。赏竭府库之财,而有功者不劝;罚穷谳覆之案,而有罪者不惩。以至修省祈祷之命屡颁,水旱灾伤之来不绝。禁垣被震,城门示灾,不思疏动旋转,以大答天人之望,是则诚可忧也。愿陛下以古证今,兢兢业业,然后可长治久安,而载籍不为无用矣。”帝不能从。
时塞上有警,条上备边事宜,请养兵积粟,收复东胜、河套故疆。又言:“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语皆切时弊。秩满,进侍讲,直经筵。遭两丧,服除,以亲不逮养,遂不起。
弘治初,言者交荐,以原官召修《宪宗实录》。三年擢南京国子祭酒。上言六事,曰择师儒,慎科贡,正祀典,广载籍,复会馔,均拨历。其正祀典,请进宋儒杨时而罢吴澄。礼部尚书傅瀚持之,乃进时而澄祀如故。
明年谢病去。家居将十年,荐者益众。会国子缺祭酒,部议起之。帝素重铎,擢礼部右侍郎,管祭酒事。屡辞,不许。时章懋为南祭酒,两人皆人师,诸生交相庆。居五年,引疾归。
铎经术湛深,为文章有体要。两为国子师,严课程,杜请谒,增号舍,修堂室,扩庙门。置公廨三十余居其属。诸生贫者周恤之,死者请官定制为之殓。家居好周恤族党,自奉则布衣蔬食。正德五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前一篇:中华书局两个时代的书人书事
后一篇:郊外赏春有作(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