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辟疆所写“影梅庵”今在何处

标签:
冒襄冒辟疆水绘园朴巢诗集 |
分类: 文史资料 |
冒襄是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出生在南直隶如皋一个富裕的仕宦家庭,天赋聪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在诗文、书画、篆刻、戏曲、园林等方面均有造诣。著名诗人、艺坛巨匠董其昌深赏其才,至比之为王勃、王维再世。
深受谢灵运影响的冒襄一生酷爱山水、园林,年轻时曾在如皋南郊庄园营建别业,明清易代之后重修水绘园,使之成为闻名遐迩的著名园林。除此之外他还经营过逸园、深翠山房诸名胜,晚年更移居匿峰庐,以诗书自遣。《清史稿》冒襄本传记载,冒氏“家故有园池亭馆之胜,归益喜客,招致无虚日,家自此中落,怡然不悔也”。可知园林是冒襄结交友朋、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处所,水绘园等名胜之中倾注着他毕生的心血。
位于如皋澄江门外的南郭别业系冒氏庄园,也是冒襄营建的第一个园林,其规模比一般私家园林略大。冒襄《南郭别业记》称:“出城之南折而东不百步,有桥焉,桥横亘濠河之右,水从梁下交分,放乎南江。东海仅六十里耳。河名马塘,有名龙游,以其斗折蟠曲,士人云,当时有蛰龙奔江海,攫拏喷薄,顷刻而成此水势也。江以北无拳石,园林依水,差足浮游,余有别业,渡桥在焉。其地碁枰,周方可三十亩。”可知南郭别业占地三十亩,出如皋城南澄江门东折百步即至,北依外城河南岸之水,其西“即龙游之初源,镜涵雪艳,环抱左臂”则龙游河与外城河交汇,龙游河穿园而过,曲折向南,直通长江。庄内“林木蓊葧,中耸巨树”,“东北各有层洲回溪,翠木苍黛”,冒襄复“披拂蠲疏,筑岗植松,平沙种竹”,使各处草木与田园、池潭、小桥相掩映,自成格局。《南郭别业记》复记园之“北面万堞画列,如绕背屏障,矗立起城隅。碧甍朱栏相映者,则望江楼也。楼侧秀挺若浮屠者,则定慧禅院之藏经阁也”,则此园北侧借景于城堞及城内的望江楼、定慧禅院藏经阁等,使城内外景观浑融为一,形成了既“隔断红尘三十里”而又“结庐在人境”的一处城市山林。
古代造园多参考风水之学,晋代郭璞《葬经》有“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之说,标示了此学的核心精神。南郭别业三面环水,中间深潭,得水之助,可算是一处风水宝地。别业内“对岸有古庵,时有老僧临流诵佛,庵前多平原古冢”,据冒氏后裔、近代著名学者冒广生考证,此即著名的影梅庵。冒广生《龙游河棹歌》诗后注:“影梅庵,在巢民征君南郭别业,其地在龙游河左岸,宏济闸之东。董小宛夫人病瘵,卒后即葬庵侧。”陈维崧《妇人集》董姬条注:“姬后夭,葬影梅庵旁。”陈氏曾读书水绘园中,见闻真切,说董小宛“葬影梅庵旁”,自然是可靠的佐证。另据冒襄《影梅庵忆语》:“虞山宗伯送姬抵吾皋时,余待家君饮于家园。仓卒不敢告严君,又侍饮至四鼓,不得散。荆人不待余归,先为洁治别室……姬扃别室,却管弦,洗铅华,精学女红……姬在别室四月,荆人携之归。”董小宛初入冒家,所居“别室”即为影梅庵,四个月后才在冒襄原配苏夫人的导引下迁入如皋城内的冒宅。董小宛与冒家的因缘始于影梅庵,亦终于影梅庵,冒襄怀念小宛的专文取名《影梅庵忆语》,盖有深意存焉。
朴巢是南郭别业另外的一处重要景观,建成于崇祯七年甲戌,毁于崇祯十七年甲申,存世仅十年。冒襄《还朴斋诗》小引记:“崇祯甲戌春,余年二十四,于南郭得古朴一章,盘铜拗铁,卧于河碕,结巢其上,自置巢民,海内为赋记诗歌纪之,甲申毁于兵燹。”《如皋县志》:“朴巢在城南龙游河畔,明末毁于兵。”巢本为搭建在树上的鸟窝,上古有高士巢父,筑巢而居,远离世俗名利,冒襄营构朴巢,用意正在效法古圣先贤,除此之外,他似乎还受到了南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影响。谢灵运是中国山水文学的鼻祖,也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造园家。冒襄曾作过《谢康乐游山诗评》,对谢灵运的山水诗歌进行了深入研究,受到谢灵运山水、园林美学思想的深刻启迪。谢灵运《山居赋》有云:“古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者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园,在郊郭曰城傍,四者不同,可以理推。”冒襄早期的造园理念受到儒家中庸思想、老庄隐逸思想的影响,朴巢虽在郊郭,却特意模仿巢居穴处的岩栖状况,借以显示“君子比德”的人格追求,寄寓与俗世乖离、重返远古淳真的高洁理想。
冒襄《朴巢记》谓:“雉皋古龙游河畔,有朴树寤生,偃盖如螭,回环似珥,上覆菌云,下横珊铁,枝叶笠垂,外敞内阒。余惭鸠拙,倦飞息影,借巢傍干,三面斗折,层溪浅渚,韬溜澹滟。繇巢左通小桥,冲风耐雪,袅度他枝,枝杪为台,如秋棠花,可月可渔,俱叠以冰片石。昔张功甫作架霄亭于四古松间,悬以铁絙。风月之夜,与客梯登,自谓飘飘云表。此巢不絙不梯,空游满树,想际真人,神往邃古,更为旷绝。巢成即以树名,余尤爱其朴也。”从文中的描述可知古朴树是明代如皋龙游河畔原有“偃盖如螭,回环似珥”的朴树,“倦飞息影”的冒襄“借巢傍干”,造成一处特殊的景观。朴巢的造景充分利用了龙游河水系、小桥、古树及花草、鱼虫、仙禽等,或映衬烘托,或点缀布置,使得朴巢与整个南郭别业景观有机结合,形成“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园林妙趣。动、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要素,冒襄营建南郭别业时注意利用当地实有的动、植物来造景,甚至以朴树为基础建成全园主体建筑,反映出冒襄园林美学思想重视自然生态、善于以天然巧胜人力的不俗之处。
朴巢建成后的十年间,冒襄常携友人前往游赏,并邀请黄道周、徐巨源、吕霖生、陈则梁、曹能始、杜濬、郑远、许植等知交为之题咏。入清以后,冒襄犹深深怀恋着昔日临河而起的这座园林,相隔五十年又在逸园内建造“还朴斋”以纪念别业中毁于兵火的朴巢。杜濬曾将有关朴巢的诗文整理汇编成《朴巢文集》《朴巢诗集》《巢民诗集》《巢民文集》等,付梓出版,长传后世。
(作者:徐小维,原标题:冒襄的南郭别业,载《如皋日报》)
前一篇:《清代闺秀集丛刊》及续编总目录
后一篇:钞录冒襄(冒辟疆)七律3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