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文中的秦淮四季

(2020-07-14 08:26:58)
标签:

秦淮

分类: 文史资料

孙峰
  
    自古以来,南京秦淮河畔文人如林,诗作似海,为后人留下许许多多吟红赋绿、荡人魂魄的诗文。其中描写秦淮河畔四季景色的诗文独具特色、趣味盎然,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回味无穷……
                                  古诗文中的秦淮四季



  秦淮之春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自古吟颂秦淮之春的诗歌可谓姹紫嫣红,争奇斗妍。
  北宋诗人贺铸在《秦淮夜泊》中云:“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诗中的前三句中,动词用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第一句中“动”、“生”两字,将生机盎然的春天跃然纸上,呈现在我们面前。全诗并没有直接描述人物,但字里行间却让人感觉到蓬勃的春意、忙碌的人群以及“灯火楼台”的繁华。诗人在淡淡的感伤中,也道出一种复杂的心情:“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十里秦淮的春景,让漂泊在外的诗人思绪,犹如悬挂的旌旗飘飘然飞回故里。《念奴娇·金陵怀古:长干里》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咏春诗。他为世人展现的是秦淮之春的另一幅画面:“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鮆(音:c),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曲巷、绿杨、溪水、斜阳,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风俗画。秦淮河畔的市井风情,在细雨斜阳中复苏,在绿杨溪水边飘荡。梨花似雪柳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诗情与景汇,诗人与景融。

  秦淮之夏

  对于秦淮夏天的描写,现在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桨声灯影”让秦淮河的美传遍中国,走向世界。
  事实上,早在古代,文人们对秦淮夏景的描述亦有异曲同工之处。曾与名妓李香君相恋,并与冒襄、方以智、陈贞惠并称“明末四公子”的侯朝宗,曾在“金陵题画扇”中写道:“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烟雨惜繁华,吹箫夜不歇。”说的就是当年秦淮河畔的市井繁华。明代文人张岱对秦淮河夏景亦有详尽的描述。他在《秦淮河房》中写道:“……画船箫鼓,去去来来,周折其间。河房之外,家有露台,朱栏绮疏,竹帘纱幔。夏月浴罢,露台杂坐。两岸水楼中,茉莉风起动儿女香甚。女客团扇轻绔,缓鬓倾髻,软媚着人。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秦淮河房》里描述的灯船唯美且细致,其中提到的“羊角灯”也是秦淮河的特色,全国闻名。当时的艺人在羊角灯上面描金细画用缨络罩之,与后来的玻璃花灯有几分相像。读《秦淮河房》时,不妨闭上眼睛,放飞一下想象的翅膀:初夏的秦淮河畔,月色之下,河房露台上,京城士女靠在栏杆边,轻摇团扇,妩媚可人,望着来来往往的灯船,听歌赏乐,尽兴至夜深……那是历经数百年不变的秦淮河的经典夜景。

  秦淮之秋

  唐朝诗人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写道:“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是当时秦淮河畔的孙楚酒楼。在李白这首诗里,“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这句写得很美,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浪漫的情怀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作者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视。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河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水中轻轻摇荡。仰视上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剔透,仿佛从月亮中滴出。十四个字,把秦淮河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多么传神!
  古往今来,描写秦淮之秋的古诗有很多,诗人间“所见略同”的也不少。明末金陵女诗人纪映淮,在初次渡秦淮河时,写了一首竹枝词。诗中道:“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这首诗与“枯藤老树昏鸦”的悲秋气氛不同,大有“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心境,并自比人称“咏絮才”的谢道韫,表现出一种踌躇满志的气势。诗中一个“点”字,写出淡淡的秋色。一个“爱”字,表达出赞赏秦淮秋光之情。时隔多年,康熙初,诗人王士祯作秦淮杂咏云:“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阳柳毵毵,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作者游秦淮河时,触景生情,所发感慨与女诗人纪映淮的竹枝词不谋而合,感叹中充满了对秦淮秋景的赞赏和未能目睹纪映淮一面的惋惜之情。
  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一生热爱金陵的山川名胜,秦淮的古寺名宅。其代表词作如《桂枝香·金陵怀古》词的上阕描绘了金陵的秋景,下阕则巧妙地运用了唐诗中的描述,用“寒烟、衰草、商女”来追忆秦淮的古秋。

  秦淮之冬

  明朝的文震亨在《秣陵竹枝词》中写道:“秦淮冬尽不堪观,桃叶官船搁浅滩。一夜渡头春水到,家家重漆赤栏杆。”这首描述民俗风景的诗看似平常,细细品来,文化的韵味更绵长。诗中说到桃叶官船的停靠地,就是著名景观“桃叶渡”。
  在这里,笔者宕开一笔,说一下“桃叶渡”。“桃叶渡”位于青溪与内秦淮河交汇处,是一个六朝古渡,又名南浦渡,堪称著名的爱情港湾。相传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在此接送爱妾而得名。王献之作过几首《桃叶歌》。《乐府诗集》收录《桃叶歌》共四首:“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连两乐事,独使我殷勤。”“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王献之写歌送桃叶的爱情故事,惹得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留下许许多多关于桃叶渡的优美诗文。虽说“秦淮冬尽不堪观”,但是站在桃叶渡口,漫忆王献之与桃叶的爱情传说,遥想“春水到”,“家家重漆赤栏杆”的热闹场面,谁说不是另一种美的享受呢?
  关于秦淮河畔的雪景,文人侯寘(音:zhì)在《朝中措·建康大雪,戏呈母舅晁留守》的描写独具特色,耐人寻味。词中道:“漏云初见六花开,精巧妬(音:dù)江梅,飘洒元戎小队,玉妆旌旆归来。恩同化手,春回陇亩,欢到尊罍。记取明朝登览,绿漪惟有秦淮。”上阙写雪时,说飞花六出,飘洒犹似兵车凯旋,旌旗招展,比喻形象而贴切。下阕写雪后,春回陇亩,遥想欣赏及玩耍。上阙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冬天玩雪的情趣耐人回味。最后一句“绿漪唯有秦淮”寓意丰富,评价精彩,让人不仅想到秦淮河的水波,更想到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还有流传在秦淮河畔那些美丽故事在人们心里荡起的涟漪…… 
2019年05月03日
来源:金陵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