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标签:
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文化黄绮珊林志炫 |
分类: 随笔 |
湖南台的《我是歌手》播出后,每逢临近周末,我就盼着时钟快进,到晚上10点好看歌手们竞技。
《我是歌手》不同于浙江台的《中国好声音》。第一是歌手的水平,“好声音”的学员大部分是初出茅庐的声乐爱好者,主办者的主要用意也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歌手”节目的参加者至少是出过专辑的从业者;第二,“好声音”节目,观众的参与只在心理层面,因为学员能不能被选中,主要取决于导师,观众最多用掌声表达意愿,而“歌手”节目中,歌手的名次直接产生于观众,这就使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了参与的强烈欲望;第三,“好声音”节目的录制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路子,对学员的介绍就像《非诚勿扰》,而“歌手”节目将台前幕后打通,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现场感,极大地满足了网络时代观众“全方位了解事件”的心理。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我已不是翩翩少年,我不会成为谁的铁杆粉丝而从头到脚爱煞他的一切。我崇尚兼收并蓄。我听说黄绮珊被誉为亚洲最完美声音,有着喉下关闭唱法等等高难度的技巧,但从我一个门外汉听来,《等待》《回来》是我最喜欢的歌曲,我把它们下载到手机,几乎天天品味。我相信这里面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展示,但它们打动我的,是情感的呼唤,是心灵的撞击,当黄绮珊用高音重复飙出“等待”“回来”这些词汇时,我每每潸然泪下。我相信这是艺术的力量。
林志炫第一次登台亮相,以一首《没有离开过》成功夺冠,向内地观众展示了他的实力。他那首无词歌曲《Opera》,据说其收放自如的海豚音令人惊叹。从他的歌声中,我感知着一种坚韧、一种神秘、一种辽远、一种轻微的眩晕。林志炫的魅力在于,他使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的屌丝们,在对自己进行自嘲的同时仍然有机会有资格对遥不可及的梦想给予向往,这不仅是屌丝们诠释生活的角度,更是屌丝们的权利。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至于羽泉组合的脱颖而出,不能说没有道理。从现场看,每次羽泉组合登台,我都怀着一种期待,期待他们对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给予全新的诠释。他们的《男人哭吧》《再回首》,完完全全是“羽泉版”,按照专家的说法,是彻底颠覆了原唱,简直没有一丝一毫原作的影子。羽泉组合在台上的表现,总是那么活跃,那么卖力,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而实在。他们获得的掌声即便不是最热烈的,也是最有好感的、最有共鸣的。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走的是“亲民路线”。应该说,他们把流行音乐里的“通俗”感念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从收视率、她的制作新意、她的文化意义还是歌手的知名度等方面,《我是歌手》无疑都获得了成功。《我是歌手》鼓舞了歌手,鼓舞了音乐制作,鼓舞了电视工作者,鼓舞了赞助方,也兴奋着观众,尽管她并不是没有瑕疵。兴奋归兴奋,生活还要继续,就像我,该上班上班,该干嘛干嘛。只是当我空闲的时候,我塞上耳机,欣赏着我喜爱的歌曲,那一刻里,我是歌手。
前一篇:颐和园后山的桃花
后一篇:日本掠影(一)东京、名古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