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采风行

标签:
新疆休闲吐鲁番喀纳斯伊犁 |
分类: 行摄匆匆 |
新疆采风行
国际大巴扎-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在2003年6月26日举行了盛大的竣工落成庆典和文化艺术节,建成的巴扎成为乌鲁木齐地标之一,是新疆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我9月29日逛了一下。
禾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景区。它是保持最完整的图瓦人集中生活居住地,也是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据说图瓦人夏季随牧草游动,把这里交给哈萨克等民族的人经营,冬季则回到家乡。禾木的秋天景色最为著名,我看到过很多摄影师的照片,金黄灿烂桦树叶、云雾飘渺中的村落、被晨光斜照的木屋群,令人神往。可惜现在不到秋季。
禾木地处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区的山间断陷盆地中,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其间,山地森林茂密,苍翠欲滴,马、牛、羊徜徉栖息其间。
禾木的白桦林,我的最爱。可惜季节、光线都不理想
中午吃拌面,清爽可口。
维族小伙子边做馕边唱歌
起个大早,到山上想拍到日出景象。
禾木周围山体宽厚,海拔2000米左右,顶部积雪,呈浑圆状,地形复杂。
喀纳斯
在被称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地方-----喀纳斯旅游风景名胜区,阳光渐渐炽烈。沿喀纳斯河,途径卧龙湾、月亮湾、,到达44平方公里的大湖区,在神奇画卷中赏蓝天、溪流、白桦、雪岭,湖光山色一步一景。
阿拉山口
9月3日,站在祖国的雄鸡尾巴上-----阿拉山口。对面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左边的铁路是我们的,比较干净;右面的是哈萨克斯坦的,因为拉油的关系,整个铁轨路基都是黑糊糊的,钢轨之间的距离比我们的宽8公分。
来到一个哨位。走向山坡的时候,心里略微有点紧张,感觉有萧杀之气。风闻若干年前,我们的一个巡逻队曾经在这附近被前苏联打伏击击溃。
内行的人说,军犬是有编制有待遇的呢!想着它日夜为我们放哨,让我肃然起敬。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唐不拉景区,我们住在远近闻名的阿克塔斯避暑山庄。横贯天山南北的省道315线途径于此,对面是奇俊挺拔的“小华山”、身旁是日夜歌唱的喀什河、往东30公里处即是为纪念修筑天山公路而长眠于此的英雄们修建的乔尔玛烈士纪念碑。
傍晚时分,我一个人在河边慢慢行走、慢慢拍摄,只有喧哗的水声和沉静的心情伴随着我。
在河边树根部有一个大洞,竟然藏着七八只小狗,个个都很壮实,看起来是有人喂养的,虎头虎脑惹人喜爱。
吐鲁番葡萄沟
吐鲁番,充满传奇的名字!最让人惊奇的是大名鼎鼎的葡萄沟,离寸草不生的火焰山不远,竟然绿茵遍地、以葡萄名扬天下!葡萄沟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人口约9000人。导游说,我们这里就两户汉人,其他都是维吾尔族。
图为一位母亲摇着孩子睡觉。
我们来到一家叫做“古丽庄园”的农家乐就餐。
一进院子,爬满葡萄秧的“凉棚”让我愉悦
主人端上大盘鸡、烤羊肉串、手抓饭、各种瓜果,都不知道该吃哪一样……
坎儿井
坎儿井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据推断,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可能追溯到1200年以前的唐代甚至更早。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图为于1992年在吐鲁番投资兴建的坎儿井乐园
风力发电是新疆的一大景致
新疆之行的几个感受:
一是新疆之大。人常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新疆占中国六分之一疆土,民族众多。我在新疆这次只跑了北疆的几个地方,坐了两次飞机,其余是做汽车,有一天坐了几乎10个小时的车。
二是新疆之美。新疆的美是壮美、大美,戈壁滩、大草甸连绵起伏,牛羊马、毡包星星点点散布其中,显得别致、晶莹,更衬托出大自然的雄浑。尤其远远望去,草场、森林之上露出雪山尖顶,在蓝天的映衬下,最令人心醉!
三是新疆之热情。所到之处(因为跟着一个单位),接待方从“下马酒”开始,一直到欢迎宴,对方都是高度白酒伺候,给你献上民族小帽和哈达,边上有维族或蒙古族歌手载歌载舞,像我这样不胜酒力的很快就血脉喷张、脚踩棉花……
四是羊肉的香嫩和瓜果的甜美。尝过新疆的葡萄、哈密瓜、西瓜的,总怀念舌尖和喉咙里那种蜜与清凉的感觉。还有手抓羊肉、烤全羊、羊肉串,相信出了新疆,你别想再品尝到那样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