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之行(下):登黄山记

(2011-12-28 08:16:49)
标签:

黄山

浼戦棽

分类: 行摄匆匆

此次徽州之行,原本没有计划登黄山。在途中听说黄山上下了雪,上网查找摄影论坛,确有网友发出了黄山雪景的照片,遂决定前往。
    黄山被称为五岳之首,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只是未尝亲见。12月25日一早,收拾停当,赶到黄山南大门,搭乘景区的车辆,再转索道,从云谷寺上山。由于我已订了次日的机票,限制了我的时间,我计划在一天里,从云谷寺,经黑虎松、北海、猴子观海、光明顶、莲花亭、迎客松、半山寺、慈光阁下山,下午五点前,乘新国线回宾馆。徽州之行(下):登黄山记
    下缆车后,行进在石笋矼、竖琴松一带,山风强劲,几欲掀帽。目力所及,满山松石清晰耀眼,并无银装素裹,只是山阴之处偶有残雪,盘桓的溪流尚未解冻。无法拍到雪景,不免令人有些失望。又听人说,如在云雾天气登山,各处景致忽隐忽现,隐晦湿重,风高路险,前途渺茫。若眼前日丽景明,还有何不知足?自己点点头,心里安定下来,开始寻景拍照。
    至光明顶,适逢正午,游人聚在峰顶凸起的巨石上指指点点。远远近近,大抵松披于日,风披于松,一尺之外,深不见底。我在一个避风处吃了带来的面包,休息片刻,想今日是圣诞节,虽是洋节,好歹是节,就势群发祝贺短信给新朋好友,之后在往迎客松的路上,陆续收到各位的回信,一般都是“也祝你节日快乐!”稍微认真的说:“来自这样高度的声音,是我收到最美好的祝愿!”让我觉得最有水平的是这条:“祝您的事业如在光明顶上!”
    我听说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以前是叫做大悲顶的,这是佛家的叫法。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尽。在中国,山和佛教密不可分,要不怎么会有“看山不是山”的三段论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事业在“光明顶上”,可之后呢?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
    胡思乱想,加重了我的负担。原本负担就不轻:一个单反相机,两个镜头,一个三脚架,水壶及其他杂物,十来斤总有的。从翻过百步云梯后,喘息益重,步履益沉,进度益缓,半个身子全靠携带的一个拐仗。喘息中,我发现一个规律:人在上坡的时候,思想容易集中;下坡正相反,因为下坡时轻松些,目光可以浏览周围景色。但是当你体力不支时,思想不集中则十分危险。我认识到这点是在一个教训之后。一次下台阶时,忽然拐杖柱空,身子向一旁歪去!幸好山道旁边的石栏杆挡住了身体,我一屁股坐在台阶上,背包侧面的水壶被碰了一个坑……
    徽州之行(下):登黄山记挨到半山亭时,阳光开始发暗,山里的阴气渐渐弥漫上来,膝盖附近酸痛加剧,膝关节越发不适,小腿肌肉微微发抖,头上的汗湿了擦、擦了又湿,气力减了多半。在食品摊上要了杯热咖啡,坐在木凳上呷着。阳光照在脸上,小贩们时断时续地对话,间杂着啾啾地鸟鸣。真想这样坐下去……
    一个身着红色运动衣的年轻挑夫从面前过去,我们彼此亲密地招呼。这是我们的第三次相见。第一次是在“好汉坡”,在我埋头攀援、狼狈不堪的时刻;第二次是在什么地方忘了,那次他拍拍我的肩膀大声道:“你不错,坚持!”
    咖啡的香气和热意温暖了全身,接下去还剩不到一刻钟的路程。抬头望去,黄山峻拔的英姿高高在上——原来自己竟然走了这么多的路!现在想想,人,总有生老病死,事业也不可能永远处在最高点上。走下坡的时候就安静地走、专心地走,不能松懈,不能放弃。下山有下山的乐趣,下山有下山的风景。不是吗?                  (雪中桦《徽州之行》全文完)
徽州之行(下):登黄山记

徽州之行(下):登黄山记

徽州之行(下):登黄山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