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北方的城市化水平在降低

标签:
城市人口杂谈 |
分类: 观天下 |
原标题:清代北方城市人口研究
曹树基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中国人口科学 , Population Science of China, 2001年
04期
城市人口达到748万,较乾隆四十一年有所增加,然而,由于人口总数的增加,城市人口比例反而略
有下降。对于南方城市人口的研究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曹树基,2001:723~830)。由此可见,清代
的城市化水平并不完全由城市人口的多少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是由区域人口总数来决定。
这一事实从更深的层次上体现了中国社会某种难以变更的结构性停滞:没有现代工业和商业作为
支撑的大多数行政性城市和市镇,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有限。
是,要求出各个区域的人口,必须用府一级的人口数据进行加总。府一级人口数据的求证,是一项非
常复杂的工作,施坚雅的研究,显然缺乏这一必备的前提。他所应用的分区人口数据,大多是不太可
靠的。他划定的区域破坏了省级政区的完整性。就全国情况而论,施坚雅估计同期中国城市人口数
为2351万,较笔者估计的2685万要少得多。施坚雅估计的1843年城市人口比例为5.1%,到
1893年增至6.0%。笔者研究的结果是,从1776~1893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从7.4%降至7.1%。城
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及乡村,是中国城市化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口与下一级城市人口之间的关系,在区域之间表现为非常复杂的关系,城市等级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
呈现较大的差异。对于城市人口的推算,必须在区域的框架中进行。试图建立一个统一模式的做法,从根
本上说来是错误的。试图先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式,再来寻找区域差异的做法,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