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万余中国新娘婚嫁日本积极生育

标签:
中国新娘杂谈 |
分类: 观天下 |
日期:
08年11月3期
本报讯(记者 张石)据日本厚劳省2008年9月份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2007年日本全国婚姻总件数为719,822件,其中国际婚姻总件数为40,322件,可以说,2007年结婚的每18对夫妻中就有1对是国际婚姻。其中中国人和日本人国际婚姻总件数为12,942件,其中夫日本、妻中国的成婚件数为11,926件,夫中国、妻日本的成婚件数为1,016件。
最近几年,中国新娘进入日本的势头迅猛,从2001年起每年都超过1万人。2001年为13,936人;2002年为10,750人;2003年为10,240人;2004年为11,915人;2005年为11,644人;2006年为12,131人,2007年为11,926件。
1、是积极生育,为日本做贡献的生力军。国际婚姻现在已成为日本婚姻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日本,这是一支人口不断增加、积极生育的生力军。从日本全体的人口增长数来看,2005年新生儿出生率和上一年相比是-0.01%,2006年和上年相比微增0.05%,2007年又呈负增长,为-0.003%;而国际婚姻,特别是中日国际婚姻中的新生儿出生率连年大幅上扬,2003年为3,966人,2004年为4,383人,2005年为4,430人,2006年为4,874人,2007年为5,411人,从2003年起连年呈增加趋势,2007年的增长率为9%。
2、是减少农村过疏倾向,支撑农村劳动力人口的生力军。中国新娘不仅嫁到日本的城市,也有许多嫁到日本的农村。有学者统计,在农业人口不断减少的山形县最上地区,在1989年只有外国媳妇18人,到1995年已经增加到180人,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新娘。她们中有许多人一方面在家相夫教子,一方面积极参加农业生产。
3、她们渐成中日国际交流的生力军。如在山形县高田町的町政府,就有中国媳妇做“生活支援翻译员”等工作。作为常勤委托职员,她们在生活、育儿、医疗等方面积极帮助外国新娘在家庭与当地社会进行沟通,解决由于文化的不同引起的麻烦与冲突。随著外国新娘的不断增加,高田町政府又通过公开招募的途径,录用了一名中国媳妇担任“国际交流推进员”,之所以设立这个职务,是由于外国新娘队伍的不断扩大,仅仅在生活上对她们进行帮助已显得不够,整个高田町的国际交流应该更上一层搂,而“国际交流推进员”的任务就是推进整个町的国际交流。
4、许多中国新娘把中国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带到日本,加强日本家庭中的凝聚力。
据日本厚劳省在2007年年初和2006年年底的统计,目前日本正呈现人口和劳动力急剧双重下滑的状态,到2055年,日本的人口将减至8993万人,到2050年,劳动力人口将减至4471万人,日本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社会将提前到来,日本社会保障系统面临崩溃。而外国新娘,特别是中国新娘每年以万为单位涌入日本,并积极融入日本社会,积极生育,积极劳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日本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现状。
中国女性嫁入日本大获好评 成生育新力量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日本成田机场偶遇崔女士的时候,她正准备回黑龙江老家看望父母。嫁到日本5年,她已经和日本丈夫育有一儿一女。
其实像崔女士这样嫁到日本的中国新娘不在少数。 据日本厚劳省2008年9月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2007年日本全国共有719822对新人登记完婚,其中国际婚姻40322对。也就是说,2007年结婚的每18对日本夫妻中就有1对是国际婚姻。而其中中日婚姻总数为12942对,占国际婚姻总数的32%。其中日本夫、中国妻的11926对,中国夫、日本妻的为1016对。 最近几年,中国新娘嫁入日本的势头迅猛,从2001年起每年都以万为单位涌入日本。她们有的是前来日本工作或求学,在日本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也有的是为了得到日本国籍,有目的地嫁到日本。但无论她们的初衷如何,中国女性的勤劳、传统和坚强,使中国新娘在日本渐渐显现出了积极力量。
在国际婚姻成为日本婚姻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在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不断加剧的日本社会,中国新娘成为积极生育的“生力军”。2005年日本新生儿出生同比下降0.01%,2006年微增0.05%,2007年又呈负增长,为-0.003%。与此同时,国际婚姻,特别是中日国际婚姻中的新生儿出生人数则连年大幅上扬。2005年为4430人,2006年为4874人,2007年为5411人,增长率惊人。 在日本,许多适龄女性排斥生育。她们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厌恶小孩,或是考虑到孩子养育上的诸多困难。相对来讲,中国新娘的想法就朴实传统得多,结婚生子对她们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崔女士就说:“我可喜欢小孩了,现在日本政府也鼓励生育,我还想再要一个呢。只不过这边的公公婆婆都不帮着带孩子,一个人带有点累,等那两个长大点再说吧。” 崔女士和丈夫铃木先生住在东京的练马地区,丈夫是普通的上班族。她自己除了做家务带孩子以外,也打一些零工,赚够了机票钱就回国看看家人和朋友。她说老家很穷,5年前经在日本打工的朋友介绍,认识了铃木先生,觉得他人老实实在,自己又能加入日本籍,就嫁了过来。现在虽说有点寂寞,但还是挺幸福的。每年可以给老家汇些钱,现在父母也不用再受穷了,比起那些在老家受苦的姐妹们,“我知足了”。 |
但如果只看到中国新娘在生育上做出的贡献,未免太委屈也太小看她们了。其实她们在日本社会的其他领域也正在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生力军”。在日本的公司企业、学校医院,都能看到中国新娘忙碌工作的身影。作为现代女性,更多的中国新娘并不甘于像日本女性一样做全职太太。更何况中国新娘中也有相当大比例是高学历、高能力的人。她们带给日本社会一股清风。对来自中国的女性员工,日本企业的评价几乎如出一辙:聪明、能干。
孙女士,沈阳人,日本新潟县新潟市某翻译公司董事长。现在正在新潟大学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她在读第一个博士学位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一个地地道道的新潟县农民。现在,他们已经有一个女儿,过着幸福的生活。先生依然在家里种田,孙女士则一心扑在学业和事业上,不但成立了翻译公司,从事日中各种会议和活动的翻译工作,而且还担任着当地教育馆的中文教师,为对中国感兴趣的日本人讲授中文和中国文化。
久而久之,孙女士也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国际交流员”,获得了当地人的信任和爱戴。在当地生活的佐藤先生说:“孙桑(日语中对别人的敬称)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活力,就像我们这里的另一个太阳。她到哪里,哪里就有了生气。”而孙女士的丈夫则始终在身后默默无闻地支持她。每次翻译工作结束后,丈夫都会带着女儿去会场接孙女士。
孙女士带给新潟的活力,还体现在她给当地带来的新文化、新气息。中国新娘嫁到日本,必须过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翻译是她们的生活也是她们的工作选择,她们要翻译的不只是语言,还有文化价值观念。在山形县高田町的町政府,就有中国新娘做“生活支援翻译员”等工作。作为常勤委托职员,她们在生活、育儿、医疗等方面积极帮助外国新娘在家庭与当地社会进行沟通,解决由于文化的不同引起的麻烦和冲突。她们也把在中国受到的传统教育带到日本,把在日本的生活感受讲给国内的家人,无形中加强了中日的民间交流和相互理解。
中国新娘用自己的善良、勤劳和聪明智慧带给了日本社会无尽的活力,成为了日本社会中生机勃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