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民族主义文化奥运火炬杂谈 |
分类: 观天下 |
2008-04-22 00:46:25
新西兰 文扬
侨报
以西藏事件和奥运火炬全球传递为开场白,以西方媒体打出的几轮连环炮为第一幕,一场全球范围的“政治奥运”到底还是开场了。
从西方阵营里打出来几轮连环炮, 并非特别之举。作为全球政治的主导者, 通过媒体手段每天居高临下向世界各地开炮, 是西方“统治联盟”的日常性统治工作。
一般来讲, 遭到炮轰的国家和地区都不会做出太过激烈的反应,因为经过长年累月的高压统治,大部分非西方国家都被驯服了, 政治上没有地位, 军事上不敢硬碰,经济上受制于人,文化上日渐边缘,挑战西方强权的资本早已所剩无几。
或许就是想要做一番火力侦查,西方阵营这几轮炮击径直朝着中国打去,炮弹还是老三样——人权、民主、自由解放。
显然,这一次炮轰之后的情况与以往大为不同了,第一波炮弹落地后,反击的炮火在第一时间就喷射了出来,尤其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进行炮火反击的不仅包括了中国官方的“主炮”,更包括了大量“民间土炮”,不仅包括了中国大陆的“主阵地”,还包括了位于海外的“侧翼阵地”和“前沿阵地”。
如果西方是有意测试,那么这几天也差不多可以测量出来它所需要的结果。无论是新问题还是新结果,被来自西方的这几轮炮轰所打出来的这个东西归根结底与民族主义这个概念相关,借用西方学者近年来的习惯用语,姑且称为“新民族主义”。其最新发展和它可能达到的强度,自3月中旬以来已表现得清清楚楚。但这与传统民族主义有何不同呢?
回顾历史,中国民族主义这个东西,若从梁启超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算起,已有整整一百年了。最初,为中国的救亡图存而心急如焚的仁人志士们,把民族主义当作宝贵的新思想强行引入中国。从定义“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开始,通过精心区分“排满为先”的“小民族主义”和“救亡为先”的“大民族主义”,甚至不惜提出针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泛黄种主义”,梁启超当年“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 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的政治设计最终得以实现。
使中国目前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得以建立、维持并不断巩固的主要条件之一, 是西方帝国主义。因为西方的侵略和压迫的不是中国某个具体的“小民族”,而是整个中华民族这个“大民族”,所以中国这个按“刺激—反应”模式形成的民族国家才在“大民族”基础上建立起来,而不是在“小民族”基础上建立起来。
历史一百年间曲折走到今天,中国似乎又走入“新民族主义”与“西方新帝国主义”直接对抗的一个格局,这一次华人世界大炮小炮主炮土炮暂停内战,炮口集体对外, 正是这个对抗格局成型的一个标志。
其中一个重大的不同是:当前的“中国新民族主义”从强度上讲可能比过去更强,但由于“西方新帝国主义”开始着力于对中华民族进行内部分化,中国人维持“大民族主义”的难度将比过去大得多,面临的“小民族主义”问题将日趋严重。
如果笔者的判断没错,“西方新帝国主义”已经总结了“旧帝国主义”客观上成就中国“大民族主义”的历史错误。
结论是:中国“新民族主义”在强度上的表面张扬只是一方面, 实际上所面临的问题很可能要比一百年前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