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图书:书卖得最好的地点是超市

(2008-03-31 14:24:22)
标签:

图书市场

文化

分类: 观天下
  欧洲时报(2008-03-29 00:24) 
 
 法国图书:书卖得最好的地点是超市
    文化盛会巴黎图书沙龙(le Salon du livre)在巴黎成功举办,书山人海热闹非凡。一周时间里,书籍的创作者、书本的制作人、推销人、书籍的消费者济济一堂,倾诉对手中方寸之物的深情。在这里,参观者感觉到了现代社会不停的脚步,科研进步已进入图书工业,不久的将来,人们手里拿着的也许就是新展品 “电子书”了!与此同时,那无所不在的“生意经”也让人不自在。文化与商品没有国界,是喜?是悲?文化界各执所见。

            由书展引起的辩论

  法国“巴黎图书沙龙” 2008年年会3月14日至19日如期在凡尔赛门开幕,组织者全国书籍工会欣喜地宣布,尽管不是免费入场,观众还是一年比一年多,去年的活动共接待了18.5万人次,从参观图书沙龙的人数看,今年也同样盛况空前。有如此壮大的“书迷”队伍,巴黎图书沙龙办得越来越红火,并获得了国际声誉,每年都有一个外国作家代表团应邀,组成主宾国展台。一个星期里,场内书山人海,出版界、图书销售商、图书馆、大中小学校,各方人士热热闹闹聚集一堂,参加作家售书签书、专题报告会,辩论会……显示出法国图书工业强大阵势的缩影。据统计,各类纸张印书的数量年年增长,未售出的剩余印本一到时候便送去销毁,平均每年要高达一亿册。

  然而,法国图书市场目前的兴旺,在文化界某些人士看来,不能代表全民健康的文化走向,在向大众提供使其醉心的作品时,有过于迎合民众“找乐子,图快活”的趋向,疏忽了书籍传授文明,弃恶扬善的使命。只要粗粗分析一下就能发现,各类书的命运截然不同。经典艺术、文化书不畅销,几乎只剩下当圣诞节礼物的地位,成了摆饰。而被媒体大大宣传的一些作品,实质上良莠不齐。

  更为严重的是书籍在下一代人身上失去了往昔的魅力,教育界有人大声疾呼:“孩子们越来越没有阅读兴趣了”!因为,在因特网强大的统治压力下,学生连做作业都依靠它,国家统计局曾作过调查,发现初中至高中阶段,青少年阅读书籍的比例呈反方向发展,书读得越来越少。孩子们平日只看杂志,充沛的精力基本全化在玩游戏机、看电视节目、上因特网和手机交往上,抢走了一个世纪以前青少年用来阅读书籍的时间。

                最受大众欢迎的书籍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最受大众欢迎的两类读物至今仍然是侦探小说和与时事相关的文献、资料类书籍,印刷厂接到的订货单里,这两类作品占的大比例最大,而且年复一年,公众购买量从未下降过。近年以来还出现了“追星书”,一有社会新闻,一有政治、经济或名人丑闻,不出几周,出版界立即会以超速制作出相应的资料、评论或内幕书籍,摆上书架即成畅销品,这已经成为惯例。讲述前总统夫人塞茜丽娅故事的几本书至今还在热销便是明证。

  其次是虚构故事书一类。2007年十大最受欢迎作者里,第一位是原经营建筑事务所、偶然闯入写书人行列的畅销作家马克·列维(Marc Lévy)。他的所有作品可以用“进入我的世界没有办不成的事”一句话概括。他的作品已接连4年占据销量第一位,2007年高达146万册。另一位销量过万的作家是擅长心理悬念分析,年仅34岁的中学经济课教师纪尧姆·密索(Guillaume Misso)。密丽埃勒·巴勃里(Muriel Barbery)更为惊人,她以描写生活场景见长,文笔幽默尖锐,才出第二本书,印数已达40万册。这些四旬文坛新秀的共同突破点是题材充满人情味,贴近日常生活,文体流畅,有的书写得甚至十分简单,读来全不费劲。而无缘任何大奖,但销售居首数十年兴旺的阿梅丽·诺东波(Amélie Notomb)则以怪诞征服了出版商和一批忠实读者。

  2008年春FNAC连锁书店统计出的十大销售冠军作品,同样显示出侦探小说和资料、文献书籍最受宠爱的倾向:瑞典作家斯蒂格·拉赫松的恐怖侦探小说《太平盛世》(Millenium1,2,3)无疑是“王中王”,牢牢居于前5名之列。这是一部三部曲,共计3000多页,书名极其古怪(《不喜欢女人的男人》、《梦想一桶汽油和一根火柴的女孩子》、《穿堂风宫殿里的女王》),全球畅销,已售出99万册。作者生前是瑞典著名专案调查记者。另外是以揭露社会弊端、涉及法国前途问题的小说、连环画、政论书,共有4本。其他3本里有被读者称赞为读着就像“喝香槟酒那样爽”的《乌龟的慢步华尔兹》和本期图书沙龙头号明星安娜·格瓦尔塔推出的《让人快慰》,以及《指环王系列》作者的遗作,描写人、神争斗,寻找自我地位的史诗童话《哈林的孩子们》。法国侦探小说专业作家弗莱塔·维尔加(Fred Vergas)白天是国家科研所的学者,夜间著书破案,作品充满科学推理,也是2007年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迎合现代化、大众化要求

  过去在人们眼中代表“知识和文明载体”的书本,现已彻底的大众化了,书籍不再单纯承担传授知识的任务,它被抛出象牙塔,同所有衣食住行必需品一样,成了不折不扣的普通商品。这一点从书本的销售地点变化上可以看出:据统计,书卖得最好的地点不再是文化气息浓厚的专业书店,甚至也不是因特网上的专营售书点,而是百货齐全、供应生活用品的超市,书就摆在衣物、蔬菜、果品一侧。而出版社为了谋取利润,也同所有推销商一样进行炒作,利用广告、媒体手段,宣传、包装自己的作者,制作畅销书,争夺文学奖。本次图书沙龙开幕前两周,法兰西新闻电台、各家新闻报刊接连报导安娜·格瓦尔达的新作《让人快慰》。她的《在一起,就这样》一书在2007年十分畅销,今年开春推出新作,尽管一些评论并不欣赏,出版商却再次押宝,将第一批印数定在30万册上,做足了宣传。因为,只要大众喜欢,评论界的意见并不重要,利润便能保证。事实证明这是“高招”,巴黎图书沙龙期间,这位作家售书签书忙得不可开交,连记者都不接待。

               书本改变了职能

  社会观察家在研究畅销作品为什么能打开出人意料的巨大销路时指出,成功的侦探小说除了通过悬念启发读者思维,能提供刺激,书中因隐含主持正义、追求健康社会的主线,使得读者经过紧张阅读之后,内心体会到某种快乐和安宁。至于近年大受民众欢迎的“读来不费劲”的小说,大多采用生活题材,尤其是它们的写法与传统严谨文体截然不同,结构简练,多用省略、口头语,给人一种轻松感觉。而这正是现代人寻求的。现代社会的快速生活节奏迫使人们加快处理一切事务,静心坐下来读书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一些人说,读书太累人了,我们看书就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不想费劲。安娜·格瓦尔塔的小说正是这类作品,取材于似乎就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生活,文章充满短句、断句和省略号……这种风格让一些人讨厌,但欣赏她的人却就是“要这个劲儿”。

               面临严峻挑战的书籍市场

  巴黎图书沙龙上展出的新事物里有一件十分引人注目:它是一块与书本差不多大小的电子阅读板,大名叫e-book,也即数字读书板,它已经让无数书籍经营者夜不能眠。据介绍,一、两年里这一先进技术可望上市,代替纸制书本。目前,美国、印度和中国都在投入大量资本,研究电子书的前途,并讨论怎样改进其不甚美观的外表和不够舒适的触摸感觉。眼见电子数字书本即将来临,法国书籍工会号召各大出版社早作准备,不要再观望。

  令出版界下决心的另一因素是上文所述的一个现象,大多数青少年现在只认电脑,对纸制书本兴趣索然。为了争取未来的读者,保证获得青年消费者,研究出版电子版书籍被提上日程。事实上,教育界已不止一次发出警报,指出当前学生只会从因特网上找寻材料学习,而那大多只是机械的“复制加粘贴”,再不想钻进图书馆翻资料、抄写,载体的改变客观上助长了学生“图省事”的偷懒作风,成了让教师头痛的问题。

  但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根本不必为此担心,甚至拉响警报抓“快快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问题。他们认为,现代的电子服务手段是学习知识的绝妙途径,知识的获取也应该现代化“与日俱进”。2007年年底,法国国立图书馆订出将书籍和资料数字化方案,利用网络系统普及知识,大型出版社里现已有18家报名参加该项活动。本次图书沙龙上,开辟了“明日阅读法”演示讲座,人们看到了使用电子阅读板e-book和显像墨汁encre numérique阅读,同样也有无穷的乐趣。

  实际上,正如当年电视新技术初现时,有人担心从此没有人再会对电影感兴趣一样,纸制书本肯定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只不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几十年后,电子书可能会从目前的300欧元至600欧元的高价下降到平民百姓买得起的水平,而纸印书籍则会身价万千,反倒成为收藏珍品,还真说不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