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给我们更多选择

(2015-03-02 21:59:33)
标签:

杂谈

整整一星期没写文章,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于我而言,我只是到南方去看一看大海,想一想身边的、远方的、走在路上的朋友,有多少在欢笑,有多少在疗伤。

很多读者沉不住气,纷纷发来问候:卖桃君你是不是出事了?放心,我一切都好,啥事都没出。不过我的一位老友却真的出了一点小事。

你知道吗,我们运动,我们努力生活,我们从没意识到自己在变老,永远不知道自己从山顶上滑下来了多远,除非回头看看才知道自己曾经站过的峰顶有多高。当有一次你意识到胸口有点疼的时候,你就知道……卧槽,骨折了!嗯,我的老友约我一起滑雪未遂后就自己摔成骨裂了,现正在家中修养。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假期又增加了几个星期。

是的,我们在慢慢变老,但依然能在雪中飞翔……好吧,空中!

明朝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时至今日,万卷书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我们常常被一份工作,一个房子,一方工作间牢牢禁锢而不自知,各种牵挂和顾虑让人想说迈腿不容易。20岁背起背包就走,30岁开着车就走,40岁得让人拉着走,50岁就在家走走。很多事情只有经历才是真实,比如冯老师告诉我三亚是东北人的天下,我不信,结果去了才知道,东北人只占了三分之一嘛。所以,年轻的时候,多走多看多经历,才能见天见地见众生。

以前旅行时我总会装一两本书,随走随看。现在有了 iPad 和 Kindle,短暂的远行就不带纸书了,抄起这俩设备就走,其中没读过的书何止过百。我最喜欢的旅行生活就是到某个不曾去过的地方,安静的住上几天,四处走走,累了就躺在水边的躺椅上读书喝茶,这次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旅途中读完了东野圭吾的悬疑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构思独特,结构巧妙,值得一看。读了一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了解了一些商业体系。然后就是读王小波的杂文集,百读不厌,今天给大家推荐这篇「科学的美好」,收录在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

王小波的文字简洁有力智慧,仿佛「钻石着光,春花带露,灿烂无比」,同时兼具黑色幽默,读来回味悠长。很多人不喜欢王小波的作品,认为他的文字过于普通,我做为一个程序员,更喜欢这种科技与人文结合的风格。

互联网诞生以来,科技正在以摧枯拉朽的速度改变人类的生活,当然也包括中国人的生活。很多人齿岁渐增,总会怀念过去的美好和纯真,但回忆都充满了欺骗性,真的让你放弃现代的生活回到80年代,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那个时代,王小波甚至认为中国不可能有科学。

真正的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没有平等:从打孔孟到如今,讲的全是尊卑有序。上面说了,拿煤球炉子可以炼钢,你敢说要做实验验证吗?你不敢。炼出牛屎一样的东西,也得闭着眼说是好钢。在这种框架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科学。

好在科技的力量并没有像小波预言的那样,永远被禁锢。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所有的人和物都被连接起来,即使有阻隔,有高墙,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技术跨过阻隔,翻越高墙。科技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的机会,你可以不喜欢政府机关的坐班生活,你可以不参与人和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你可以不去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你用心去学习技术、编写代码、设计产品,就可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科技和人类其他事业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平等的事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科技干净而自由。

正如罗素先生所说,近代以来,科学建立了一种理性的权威——这种权威和以往任何一种权威不同。科学的道理不同于「夫子曰」,也不同于红头文件。科学家发表的结果,不需要凭借自己的身份来要人相信。
科学的美好,还在于它是种自由的事业。它有点像它的一个产物互联网(Internet)——谁都没有想建造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电脑网络,大家只是把各自的网络连通,不知不觉就把它造成了。科学也是这样的,世界上各地的人把自己的发明贡献给了科学,它就诞生了,这就是科学的实质。

王小波在文中还谈到了自己的程序员生涯:

我现在既不是化学家,也不是数学家,更不是物理学家。我靠写文章为生,与科技绝缘——只是有时弄弄计算机。这个行当我会得不少,从最低等的汇编语言到最新潮的C 全会写,硬件知识也有一些。
在凌晨5点钟,我在朋友家门前踱来踱去,抽着烟;早起的清洁工都以为我失恋了,这门里住着我失去的恋人,我在表演失魂落魄给她看。其实不是的,电脑死掉了,我什么都干不了,更睡不着觉。好容易等到天大亮了,我就冲进去,向他借软件来恢复系统。

无论编程,还是写作,或是其他营生,人们奋斗一生,无非是想有尊严更快乐地生活。我想科技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即使现在不能,但未来可期。每个机构和每个人都把事情做的好一点,世界会变得更好。科技,让更多人的生活,更有尊严。

关于网上对柴静独立调查的质疑,很多人问我怎么看,我觉得可以用王小波这篇文章的结尾来做一个答复:

大概是在一年多以前吧,我写了篇小文章讨论这个问题,论证人爱智慧比当笨蛋好些。结果冒出一位先生把我臭骂一顿,还说我不爱国——真是好没来由!我只是论证一番,又没强逼着你当聪明人。你爱当笨蛋就去当吧,你有这个权利。

愿意呼吸雾霾就去吸吧,你有这个权利!

最后,祝愿我的老友,飞翔的滑雪人,骨头早日好起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改变才是永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