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群国庆陕甘之行第一天佳县横山

标签:
旅游图片杂谈历史 |
分类: 游记 |

本来计划和老婆十一去安庆。但是禁不住四方客陕西寻古的诱惑,说服老婆在家学习,约上大槐树、真容和中都格格和四方客一起在陕北陇东来了一次寻古之旅。计划是四方客做的,行程中根据进度随时调整,以石窟和古塔为主,其他国保、省保为辅。这是我们五人组合的第四次出行了。9月30日下午15时左右出发,直接杀奔黄河边的山西临县,和提前半天出行的四方客汇合。10月1日从陕西省榆林市的佳县开始旅程。第一站佳县香炉寺。


佛传故事画,举象过城(隔城抛象)

远望黄河的高速大桥

离香炉寺不远有佳县县保凌云鼎。凌云塔,是佳县仅存的一座砖石结构古塔,也是陕西境内明代5座风水塔之一。位于佳县城东县体育场旁,紧邻黄河岸边,高踞山之巅,是古佳州的八景之一。该塔建于明朝万历39年(公元1611年),塔高26米,周长21.6米,共七层八面。砖墙平砌,多为“一顺一丁”砌法。中空,内层呈圆筒状。塔内四层以下为石砌阶梯,以上为木板梯楼,每层留拱形窗洞四个,与邻层窗洞相间。因在清代重修,塔身明显带有清代砖塔的烙印,各层檐角均出檐且上翘。


继续往白云山庙方向走,有云岩寺。佳县云岩寺位于县城南1公里的虎头峰山腰。陕西省保,看寺人员极为负责,禁止我们进行拍照。从看到的造像看,曾经遭受严重破坏,头部大部分为后补。


佳县最后一站是国保白云山庙。因为主席离开陕北时曾经到访,文革期间受到的破坏相对有限,整个建筑群还是相当完整的。白云山庙,又名“白云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道庙古建筑群,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黄河西岸的白云山上。因山上建有古迹白云观,山下黄河峡谷风貌奇异而闻名遗迹,素有“关西名胜”、“白云胜景”之美称。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修并增建。占地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470平方米,含古建筑56栋,是陕西境内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庙因山势而建,主要建筑在南北向山梁上,从山脚到庙内有石牌坊、618级磴道、木牌楼、五龙宫、四重天门及真武殿等。各天门周围分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诸祠。主殿真武殿平面呈“凸”字形,由前部面阔三间的卷棚顶与后部面阔五间的悬山顶勾连搭而成。真武殿东、西有藏经阁、玉皇楼、文昌阁、三清殿等建筑35座。其规划设计在保持官式做法的前提下,大量采用地方手法,布局灵活多变。白云山庙保存明清壁画一千九百余幅、碑碣一百二十余通(方)、木匾四十余方及琉璃狮子、石狮等文物。每年三月三、四月八、九月九有庙会,是山陕宁蒙地区重要道观庙会。

头天门壁画

光绪年间的石旗杆

真武殿献殿壁画


真武殿两侧壁画

三官殿壁画

三清殿壁画老子八十一化

文昌阁二楼条屏壁画

三官殿琉璃凤凰

娘娘殿壁画

关帝殿壁画
换个角度看白云山庙。白云山庙除了真武殿壁画水平稍高,其他水平都很一般,但是保存种类多,对于了解道教壁画还是很有价值的。

离开佳县去往横山。时间很紧,放弃了两处小石窟,参观波罗堡建筑群,省保。波罗堡位于陕西省横山县波罗镇波罗村,西依号坊梁,东临深沟,北靠无定河与榆定公路,西距横山县城25公里。堡东南高,西北低,依山顺势,平面呈长方形。堡墙黄土夯筑,外包砖、石,夯层厚8—10厘米。西墙长331米(现拆毁西北段43.8米),下宽4—6米,高12米,西南段辟水门一(残);南墙长349米,残高0.5—12米,设南门及瓮城一,马面二;东墙长415米,残高2—12米,设东门一(残毁),马面一,东面角设角台;北墙长572米(现拆毁西北段45.6米),下宽1—6米,高3—12米,设北门一(大西门),马面二。堡内遗存玉皇庙一处,寺塔一座及明清南北大街一条,民居数处。 堡北门外城墙下有唐代楼引寺,内存大雕大佛一尊,风化严重。寺内现存明清石碑一块,碑座二块,石质浮雕供桌三块,石花瓶、石猴顶香炉及藏有明清铜像五尊。近年群众集资修复了部分古建,为此增色不少,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热点。凌霄塔,没什么可看的,也就是天气好,值得拍一张。

玉帝楼,民国建筑,内有壁画


王皮庄村响铃塔,建于明万历年间,雕刻精美,不像与佛教相关

精美的花卉浮雕

福禄寿


寻访塔的过程中山坡上建筑内的石雕


鸿门寺塔,国保。鸿门寺塔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镇西南的鸿门寺(红门寺)遗址,又称“响铃塔”,1992年被列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门寺早已被毁,现仅存塔。塔建于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塔为密檐式砖塔,空心,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一层,高27米。塔檐每角原悬有风铃,故名“响铃塔”。

塔心室内有壁画,华严三圣与十八罗汉


远观响铃塔

塔下岩壁上还有石窟几座,残存壁画及造像


夜宿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