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群端午活动纪行之一大名莘县巨野单县金乡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游记 |

一直在关注端午天气,很多地方都有雨,特别是山西。最终选择了去山东济宁一带。周五晚上走,不想太晚住宿,第一站选择了大名。参与的人还是昌平帮加格格。以山东莘县唐代的韩氏家族墓地的石马合影作为封面。周六一早进入大名古城,城墙和城楼都太新了。这是出来时车上拍的大名古城的东城门,没有下车的愿望。
大名天主堂,国保。教堂钟楼正在施工维修,看不出维修的必要。大名天主教堂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

可惜不能进入教堂一观,只好沿教堂转了一圈,规模真是不小。

在大名石刻园的斜对面有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河北省保。
狄仁杰祠堂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孔庄村北,魏州人民为怀念狄公恩德,于神功二年(698年)为其建造了生祠,以报恩德。所谓生祠,就是人尚在世而建的祠堂。后来祠堂因乱而废。一说毁于战乱;一说狄仁杰回长安后,其子为所欲为,引起民愤,祠堂及碑被群众怒而焚之。原立碑额题为“大周狄梁公祠堂之碑”。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为悼念狄公盛德,在原址重修祠堂时重立之石碑,碑名也改为“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因有教子不严之过,故新碑斜置,并非正南正北。碑全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1982 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园还没有开放,内部还在施工,正好有人往里运建材,赶紧钻进去拍照,但是也仅仅拍拍五礼记碑,里面还有很多石刻,管理人员死活不让我们往里走了。
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坐落在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城东3公里石刻博物馆内(原立于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碑形体庞大,为石灰石质结构,自下而上,由基石、龟趺、碑身、碑额四个部分累叠而成,通高11.95米,宽3.04米,厚1.13米,重140.3吨。据考证为我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碑。这通碑原是唐碑,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奉唐文宗之命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撰写的德政碑,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修编《五礼新仪》,诏谕大名府尹梁子美为《五礼新仪》立碑刻记,梁子美为讨好皇上,毁何进滔德政碑,以其石改刻《五礼新仪》。碑首精雕八条巨龙,碑额阳面正中为宋徽宗篆额“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双行八字,简称“五礼记碑”。碑身两侧为柳公权墨迹,碑阴刻唐“何进滔德政碑”,碑文改刻为“御制五礼记碑文”,因而称“唐宋碑”。梁磨碑时,可能是因碑楼掩盖,两侧柳公权写的字才保留下来。历经千年的侵蚀,这些剩下不多的字迹,仍可辨出刚劲秀丽的柳体风格。

看看照片中的我的网友大槐树下,才能感受到这块碑有多大。


大名就三处国保,来一次,还是想看全,特别是水浒传中经常出现的北京大名府,还是想凭吊一下的。问了很多人,终于在一个苗圃中找到一段大名府宋城遗址,太令人失望了,本来就不长的一堆土坡被新土所覆盖,完全没有遗址的沧桑感,整个一个施工工地,也因此,放弃了本次行程中之后所有的遗址类文物。不能这么浪费时间了。不知道当地是否要新建一座大名府北京宋城,绝对劳民伤财!

大名府古城遗迹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现城东北5-12华里一带,以大街、双台村为中心,现在的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分外城和内皇城(也称宫城),外城周长48里,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内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大名府古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毁于漳卫洪泛。一九九二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大名往东南进入山东,来到韩氏家族墓地。原来还有武士俑,被偷了,现存最好的就是石马了

韩氏家族墓地位于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氏家族墓地现存韩国昌、韩允中父子及其家族墓地与神道碑、牵马俑、石马、武士俑、羊、虎、墓表等石刻。据旧唐书记载:魏博镇为割据河北的三大强镇之一。韩允忠为唐魏博节度使,其父韩国昌为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故其家族墓地规模宏大,石刻雕琢古朴,系用圆雕手法雕刻而成,碑额利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成,神龙曲身盘绕、层叠分明。

开始计划还有曹植墓,但是没有什么好走的路,遂放弃。直接导航到巨野文庙。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基为砖,石混砌,台基高1.4米,东西长22.3米,南北宽14.25米,大殿通高13.7米,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翼角飞翘,绿瓦朱甍,斗拱盘错,雕梁画栋。殿四周有24根大型石柱支擎,石柱高3.48米,径约0.55米。前檐下8根石柱以及后檐端柱为高浮雕二龙戏珠,上缀浮云,下着波涛,造型生动,雕琢精工。其它石柱为浅浮雕缠枝花卉,构图繁缛,技艺精湛。后廊中间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大清康熙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宣议郎知巨野县事宛平章弘重建”铭文。殿内有朱红明柱八根,直径0.5米,下垫鼓形石础,上擎殿架,梁叠檩穿,勾心斗角,显示出高超的建筑艺术。此大成殿仿曲阜孔庙大成殿营建,是鲁西南现存最完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建筑。



文庙内的合欢

大周任史君屏盗之碑。周任史君屏盗碑:全称大周扒诚奉义翊戴功臣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济州诸军事行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任公屏盗碑,简称屏盗碑,是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一块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立的青石碑。任史君名汉权,四川人,以武略事累朝,以战功登贵仕。初牧于丹州,有排乱折冲之绩;移治于赵州,有安边镇静之功,所至皆留能名。他任济州剌史后,“齐之以刑,导之以德”,屏盗息民,澄清四封。于是,百姓拥戴,为其请命树碑颂德。周世宗大悦,诏令述文,以示嘉宠。屏盗碑向以“文好、书佳、刻精”著称,气宏势凝,久享盛名,父老相传为“三绝碑”,即文绝、书绝、碑绝。始自五代,历经宋元明清,至今已千余载,而字划完好无损,弥足称奇。它不仅为证史补史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而且对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和地貌变迁以及文学、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碑再好,如果无法欣赏有什么用啊,大玻璃罩子罩着,非常严实,玻璃还是脏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只有碑首露了出来,如此保护令人无语。

国保,巨野文峰塔。永丰塔位于山东省巨野县城,南临人民路,北距文庙百余米,西面不远是永丰街,东面紧靠县招待所,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经过省、地、县考古工作者反复考查分析论证认为:各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从下两层和上三层新旧 不同,构造各异的情况来看,似乎象是个跨时代的建筑物。初步结论:(一)建于五代周。因年代很短,没有建成,北宋以后,继续修建,才使此塔臻于完整。(二)唐代在此建塔,未及塔顶而停建,由五代北宋续建而成。

能登的塔不多,花五元登塔看看

很多台阶都是老碑所砌

塔顶俯瞰巨野文庙

往单县的路上偶遇一个小庙,菏泽市保,东岳天齐庙。

庙内老人带我们看了一处殿宇中的残存壁画,当是清代作品

下图的麒麟居然被人牵着鼻子

单县百寿坊,和百狮坊为一处国保,现在位于一个广场之上,相映成辉,是我见过的最精细的石牌坊了。百寿坊,座落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城内胜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个不同书体的“寿”字而得名。又叫朱家牌坊。

百寿坊雕刻内容除狮、龙、牡丹外,还有鹤、凤、梅花等奇花异卉。其构筑精巧宏伟,雕刻精致生动,可与百狮坊媲美。甭说那矫捷神俊的雄狮,绕柱回舞的蛟龙,满饰额枋的牡丹,单说那正间上下额枋祥云间翩翩飞舞的五只透雕仙鹤和次间上额枋浮雕的引颈鸣唱、相对翱翔的双凤,就有无穷的魅力。狮座下左右面浮雕的圆形方形蟠螭、鹤图案,刀法简洁洗练,造型古朴优美,狮后夹柱板上各浮雕四幅花鸟画,有牡丹舞蝶,寓意富贵无媲;牡丹芙蓉,寓意荣华富贵;梅花喜鹊,寓意喜上眉梢;梅竹绶带,寓意齐眉祝寿。还有桃花春燕、山茶锦鸡、水仙海棠、秋葵玉兰等,构图新颖,雕刻精致,花卉争奇斗艳,虫羽生动逼真。







百狮坊,被誉为天下第一坊,在今单县城内牌坊街中段。因其夹柱精雕一百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狮)如意,百世(狮)多寿(兽)之意。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结构,高14米,宽9米,四柱三间五楼式,正间单檐,次间正檐,歇山顶,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夹柱透雕群狮八组,大狮子狞猛峥嵘,小狮子环绕戏耍。每根夹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狮图。四柱和枋额上透雕云龙,其它部位也透雕加浮雕云龙旋舞,珍禽异兽、花卉图案。








离开单县,赶往金乡,看光善寺塔。据记载,此塔始建于唐代,但其形制却与唐代塔相差甚远。另据记载此塔在元代有过大修,疑为在元代拆除重建。塔八角九层,塔檐尽毁,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轰去上三层。上世纪末进行了大修,恢复了塔的原状。塔先后被公布为济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五月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保”的名单中,此塔的建造年代被记录为明代。2010年5月21日维修塔体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券顶式壁龛,内置包括佛塔、舍利棺在内的22件银质文物、舍利一宗。经专家鉴定,此次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全部藏品装饰图案线条精美,做工精致。


光善寺塔附近的市保文渊阁,几乎是重建的

省保魁星楼



远观光善寺塔

完成一日行程,在金乡吃晚饭,夜宿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