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群周末河北山东纪行二

标签:
历史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游记 |

周日早上起来去梁村的兴国寺塔,国保,不开放。

高唐梁村兴国寺塔的建筑年代已无考,清代《高唐州志》中把它称为“宋塔”,从其建筑格局看也应为宋代遗物。1986年对塔基进行维修时,在距地表5米深处挖掘出土的明成化十四年“敕赐重建兴国寺碑记”碑身半通,碑帽一块,说明此塔在明代曾经维修。

沿着外围走了一圈,和天翔找角度拍塔

走高速到临清,看临清舍利宝塔,属于国保大运河。

舍利塔位于临清市城北卫运河东岸,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迄今380余年,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据《临清州志》记载:“州人大司空柳佐起建舍利塔,九级,九年成。登者不至绝顶可见泰山高耸玲珑……”。该塔应“灵收八表”的意象,各层均为正八角形,每层八面辟门,四明四暗。塔原通高61米,塔刹毁于清代康熙年间地震,现高为53 .44米。塔内中心原竖有60米金丝楠木塔心柱,俗称通天柱,毁于本世纪20年代雷火。现已复原八、九两层,供人瞻仰,塔顶为将军盔形,陡峻缓舒,雄浑壮观,为省内仅见。




因为行程比较紧,没等到9点,因而未能登塔。

临清运河钞关,仅剩此处了,因而成为国保,其实欣赏价值不大。


明代内地征税的关卡,因规定以钞纳税﹐故名。宣德四年(1429)始创设。隶属户部﹐税收多用以支付军事抚赏费用。前后设有十三所。宣德时﹐设关地区以北运河沿线水路要冲为主﹐包括漷县关(正统十一年移至河西务)﹑临清关﹑济宁关﹑徐州关﹑淮安关(在今江苏靖江)﹑扬州关(在今江苏江都县)﹑上新河关(在今南京)。景泰﹑成化年间﹐又在长江﹑淮水和江南运河沿线设置金沙洲关(在今湖北武昌西南)﹑九江关﹑正阳关(在今安徽寿县)﹑浒墅关(又名苏州关﹐在今苏州许关镇)﹑北新关(在今浙江杭州)。钞关几经裁革﹐万历六年(1578)﹐尚存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淮安﹑扬州﹑杭州七关﹔崇祯时﹐又在芜湖设立钞关。

熬头矶,属于国保大运河


过了运河就是河北省,临清古城遗址在临西县,文保牌附近没有看到遗址的痕迹,没有花时间去找。

平乡文庙大成殿,国保,不开放


内丘千佛阁,省保,感觉就是个石塔

千佛寺中镇寺之宝千佛皋为明代重修,最为精妙。千佛皋又称为千佛阁,高八尺,四面各九尺,里里外外雕刻着大大小小一千余尊佛像,故称千佛寺。中央为整块巨石四面雕刻而成的弥佛座,四面佛像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四周为四块巨石组成的石壁,东西南北各凿四个皋门,以瞻中央佛容。各皋门上雕刻双龙戏珠,两旁分立叱咤金刚。上用两块巨石封顶,组成完整石室。里外均有次序地雕刻上小佛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据石碑刻文,该寺始建于汉明帝永乐年间(约公元25年),造佛千尊,故名千佛寺。据明代文林郎内丘知事(知县)李梗记载,千佛寺隋朝比较兴盛;大唐天宝元年(742年)汦水泛滥,千佛寺受损,重修;明嘉靖年间和万历年间(1526年)两次重修。据史载为皇家所建最古老的寺院,而且还是历代的皇家寺庙。




临城普利寺塔,国保。

普利寺建于北魏太武帝年间,距今已有1580年的历史。唐朝时重修。北宋皇祐四年在寺内建舍利塔,因落在寺内而得名普利寺塔,明朝时曾经修葺此塔。


院内的石金刚,古朴

石佛寺舍利塔,位于隆尧县染红村,县保




隆尧文化局内的隆尧碑刻馆,完全可以建个石刻博物馆了。珍贵的魏碑《杨翚碑》。北魏延昌元年(512年)立,该碑是魏体字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康有为评其书法为“精品上”,“杨翚如苏蕙织锦、绵密廻还”,其字“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天然功夫,并臻绝顶”,与孔府《张猛龙碑》齐名。


好几块唐碑

元代经幢残件

唐代石塔残件



保存完好的石佛像

慈祥啊

沉静



唐祖陵的石狮一只

经幢式塔





隆尧唐祖陵,国保,自然开放,也就剩些翼马和马了

唐祖陵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唐祖陵是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唐祖陵”。唐祖陵于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夕阳西下时分返程,半夜到家。感谢天翔、片石、格格的陪伴!

前一篇:北京古迹群周末河北山东活动纪行
后一篇:北京古迹群五一活动纪行一峰峰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