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太和岩牌楼

标签:
旅游图片杂谈 |
分类: 其他文物 |

前几日看到介休源神庙门口的琉璃构件被盗,非常气愤。但是源神庙的琉璃比起太和岩牌楼还是有些差距的,向朋友们展示。

太和岩牌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东北20公里北辛武村。清光绪二十三年()建造。三门四柱三楼头,单檐歇山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柱础为石雕束腰须弥式,其上坊柱、对联、阑额、牌匾、斗拱、椽飞、瓦顶、脊饰、脊刹等都是琉璃艺术构件镶砌而成的。釉色以黄、绿、蓝三彩为主,间或配以白、紫、黑、绛等色。

百度地图导航到村子没问题,直接导航到牌楼可就不对了,问了半天人,还是很快找到了。

主楼斗拱为一跳五踩仿木琉璃斗拱;次楼斗拱为一跳三踩仿木琉璃斗拱。主楼与次楼的斗拱中均设琉璃匾额,主楼檐下有块字牌,上书“太和岩”次楼南面书“无上道”“众妙门”;北书“除俗障”“契真源”。拱眼壁中雕有花草,仿木的琉璃檐檩上设木制的椽,其全部用琉璃装饰。其屋面用黄色与蓝色的琉璃瓦,在主楼的上面拼出“回”字图案。建筑虽然在历史的岁月中没有了组群关系,可自身的造型却十分的完美,尤其是其琉璃制件,无论从它的造型和釉色来说都堪称是琉璃艺术中的精品之作。据碑记载,介休早在唐代即把琉璃使用到了建筑屋顶上,到明代和清代,琉璃无论在烧制技术还是造型艺术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此牌楼,就是我国琉璃艺术发展到明清鼎盛时期的典型性代表作,据当地流传在建造时,以现场搭建琉璃窑,根据设计现场烧制和建造,每一个构件全部定制,这也充分体现我古代琉璃匠超凡的智慧和艺术想象力。
















前一篇:介休后土庙三清殿彩塑
后一篇:阳曲小直峪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