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旅游图片 |
分类: 北京古塔 |

作为古塔爱好者,密云的冶仙塔一直没去看,主要是我认为倒塌后重建的,价值不大。但是前些日子去易县时连重修的黑塔都看了,冶仙塔也就提上了日程,毕竟还有碑林还有经幢吗。长焦看蓝天新塔,还是挺漂亮的。

冶仙塔虽是重建的,也是密云区保。
这样的标准照,还没看别人拍过,应该符合首长古塔寻踪的要求


冶仙塔位于密云县城东北4公里的冶山上,原有一座普济寺,寺塔称冶仙塔,又叫“冶塔仙灯”。是密云外八景之一。冶仙塔初建于辽代重熙八年(1039)。塔高约8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一拱形券门,门洞朝南,周围有砖雕假窗和砖雕花饰。塔基、塔身、塔顶全部为砖雕仿木结构。相传高僧季小唐在塔内修炼之时,夜晚塔顶处常有串串红灯照耀,所以称冶仙塔为“冶塔仙灯”。

冶仙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塔前有庙,名曰普照寺,明嘉靖·庚戌时,胡虏人来犯,殿宇毁于火,重修后改为普济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冶仙塔,并建南海大士佛殿之楹,光绪十五年(1889年),塔顶被雷击去(见民国三年《密云县志》卷一之四),后又重修。此塔虽经多次重修,但其结构一直保持辽代建筑风格,塔高12米,直径6米,平面呈八角形,三檐空心,塔身分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拱形券门,可以出入,门洞朝南,周围有砖雕假窗和各种砖雕花饰,塔基、塔身、塔顶全部为砖雕仿木结构,下层券门两侧有清代人书刻的一副对联曰:“高插云汉文人笔,重领檀营武士冠”,横批三个大字是“普济寺”。在十年动乱中,这座珍贵的辽塔,于1967年以“破四旧”为名被炸毁。

上山路上长焦拍摄






到塔前反而没什么可看的

砖雕都是新的,也没有兴趣细照



平视角度照照,逆光。塔形和遵化的保安塔挺像




下图为遵化保安塔。算是两层还是三层呢?

冶仙塔出土的净瓶在首都博物馆展览。

1988年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协同密云县文物管理所开始对该塔基进行发掘。发掘中发现,地面以上部分已经一无所存,地宫亦是伤痕累累。在地宫内清理发掘出比较完整的陶瓷器物40余件,古钱币(多为宋钱)70余枚,瓷器中有绿釉净瓶、秘色瓷碟、方形白瓷碟、圆形白瓷碟、葫芦形瓷坠等,陶器均为塔形经筒(大部分已破碎),还有玻璃器一件(已碎),佛串珠一颗。出土的文物虽不甚丰富,但却不乏为精品,其中绿釉璎珞净瓶为最佳。此净瓶通高24.1厘米,小口、长颈,颈中部仰莲上翘,颈上部饰弦纹,颈下部呈竹节形,肩部一侧有罐状流,流一下腹有铭文“杜家”二字,肩部饰一周莲瓣衔璎珞纹,延垂于腹下部,莲瓣上叠饰花纹,圈足外撇,底微外凸。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为瓷器中之精品(1989年此净瓶被送至《中国文物精华展》在北京故宫珍宝馆展出),还有出土的陶经筒,造型之美,工艺之精以及出土的数量之多,都是在其它塔基发掘中极为少见的。这些文物的出土,对于考察研究辽塔以及北京地区的辽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