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2朝阳寻游之青峰塔-1000篇博客纪念

标签:
佛学历史旅游图片 |
分类: 京外古塔 |
元旦辽宁寻塔之旅,青峰塔是我最喜欢的塔,以青峰塔的博客作为我的第一千篇博客,再合适不过。
本篇博客有关佛像介绍摘自辽宁朝阳佛教网,据四方客介绍,此文应为风雨行进所做,在此表示感谢。
省保牌,青峰塔已经是第七批国保。
百度百科介绍:青峰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县西五家子乡五十家子村。青峰塔为辽代所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存高约36米。基座长方形,南北长8米,东西宽4.8米。残损严重。基座南面开卷门,有门楼式抱厦,砖雕斗拱承挑瓦檐,是此塔造型特殊之处。通过劵门进入塔心室,已遭破坏。劵门两侧浮雕力士像,煞是威武。须弥座分为三节,下节于东、西、北三面各设三个小龛,内雕伎乐坐像,门两侧雕舞乐人物,作双手捧物状;上层每面设三个小龛,内雕兽头。须弥座上部用双层仰莲承托方形塔身。塔身每面中央各浮雕坐佛一尊,上有华盖蔽尘,下有金莲捧足,生灵宝座。两侧则有菩萨侍奉。菩萨外侧立有砖制方形十三级密檐小塔,合为八大灵塔,但塔铭已脱落。塔身四角作砖雕圆柱,上承一斗三升转角铺作,与三朵补间铺作承托第一层塔檐,二层以上均为砖叠涩出檐,上覆瓦,多已脱落。顶部二层塔体坍毁严重更,塔刹不存。
网上搜的老照片
塔身南面正中主尊,结跏趺坐于三马须弥座上,头饰宝盖(残损),身后身光由背光和头光组成,身披袈裟,右手横于下腹,结定印,左手当胸,手部残损,手印不清。旁两利供养菩萨蹲跪在莲花座上,手持供盘,亦饰有背光和头光组成的身光,头顶饰以宝盖,宝盖上饰飞天,外置方型十三级密檐灵塔。根据其所处方位和三马生灵座可以确定此尊主佛当为南方宝生佛。
南方宝生佛
西面塔身
西面砖雕与南面基本相似,西面主尊所坐生灵须弥座和手印与南面不同,为三孔雀座,双手交叉于腹部,结弥陀定印。主尊两侧胁侍菩萨与南面也不相同,两菩萨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面向主尊,手结根本印。根据其所处方位和三孔雀生灵座可以确定此尊主佛当为西方阿弥陀佛,两侧菩萨当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西方阿弥陀佛
北面塔身
北面砖雕与南面、西面基本相似,唯有主尊生灵座、手印不同,两侧菩萨也略有差异。北面主尊生灵座为三迦楼罗(金翅鸟)座,左手当胸,手部残损,契印不清。右手施无畏印。两侧菩萨没有南面和西面的身光,站在单层莲座上,已没有西面的胁侍菩萨的和南面供养菩萨双层莲座地位高,呈乐舞姿式。根据其所处方位和迦楼罗(金翅鸟)座可以确定此尊主佛当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两侧菩萨当于伎乐菩萨,其修行层次和地位低于协侍菩萨。
北方不空成就佛
东面塔身
青峰塔最为特殊的是东面砖雕,其佛像组合与该塔其他三面风格明显不同,与朝阳地区其他现存四座辽代方塔的东面的佛像组合也完全不同。青峰塔其余三面基本构图为一佛二菩萨,而东面的佛像组合为三佛。主尊与其他三面造型基本一致,除生灵座与手印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东面主尊的生灵座为三象座,左掌置于胸部,右掌覆于膝上,指端触地,表示得心不动,乃是阿閦佛在金刚界羯磨会中的羯磨印。主尊两侧以佛的位格取代了其他三面的菩萨,头部不再是戴宝冠的菩萨形象,而是变成了螺髻佛的形象,北侧佛像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左手托钵置于腿上,右手置于胸前;南侧佛像双手举起,置于头顶。按照其所处方位和三象座推断,此尊主佛在密宗金刚界当为阿閦佛,主尊北侧持钵当为药师佛,而主尊南侧佛的位格则有些不清。如果按密宗金刚界的布局来说,主尊为阿閦佛,其两侧当为胁侍菩萨或供养菩萨,而不应该是二佛;如按横三世佛构成,主尊则应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为东方药师佛,右侧应为西方阿弥陀佛,这又与该塔西面的阿弥陀佛重复。笔者推测,青峰塔东面佛像的主尊当为阿閦佛,北侧为药师佛,南侧为辽代密宗经常供奉的金轮炽盛光佛。
东方阿閦佛
这尊真是有些像一休
基座南面开券门,券门与门楼式抱厦相接。抱厦亦为砖仿木结构,面阔一间,单坡顶。两檐柱圆形,带侧脚,柱顶施阑额、普柏枋,上置双抄五铺作,铺作上托檐檩、木椽及瓦顶,抱厦门两旁墙上各砖雕一金刚,通过券门进入塔心室,塔心室平面为八角形,北壁早年曾立一座石塔,塔座上雕莲花座、兽面、佛像、伎乐人等,现已破碎,券顶为八角攒尖式,每角带四铺作,铺作做工精细。在塔心室内地面于清理时发现一块方型石板,石板上刻有“安德县”字样。
金刚造像
塔基西面
东面
塔基砖雕细节
每面两边都有力士
四海为家的僧人。大槐树说在北京昌平七里渠观音庵见过的僧人可能就是他吧
塔附近一个伪满洲国时期的佛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