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6大同寻游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造像

标签:
旅游 |
分类: 造像 |

在木塔的前面伫立着一座典雅而神圣的大殿,是华严寺中年代保存最久远的大殿——薄伽教藏殿。这座大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至今已有972年的历史,金、元、明、清各代都曾修葺,1987年——1990年大同文物部门曾对此殿落架大修。“薄伽”为“薄伽梵”之略,是世尊释迦牟尼的梵名。“薄伽教藏”意为贮藏佛经之所。据史籍记载,自辽代中叶以来,它就作为华严寺的藏经殿了,原殿内所藏的辽代佛经虽已失散,但殿内的辽代彩塑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面阔五间(25.6米),进深八架橼共四间(18.41米),采用减柱法,增加殿内空间面积。正面中央三间各施长格六扇,背面当心间辟一小窗,正脊两端各有一高3米的琉璃鸱吻。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檐下柱头从明间向两侧依次升起,逐次加高,四个翼角飞扬欲飞,檐口也呈现出和缓的优美曲线。薄伽教藏殿在建造时,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木骨与斗拱相结合的建筑手法,具有简洁疏朗的特色,这种建筑手法,成为辽代殿堂式建筑的典型






























然而,最值得欣赏的是“合掌露齿菩萨”,她是华严寺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郑振铎先生惊叹为“东方维纳斯”。她仪态万千,立于莲花之上,体态匀称,身体略有侧倚,性情温柔,好似素有文化修养翩翩少女。她欲动又止,轻抬左脚,重心移向右腿,苗条的身材,优美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身体的倾斜,好似衣裙在摆动。她欲笑又止,笑中露出聪明的慧意,好似领悟了佛主讲经之意,流露出内心的喜悦。按佛教礼仪,她又显得娴淑大方,表情自若,喜悦有度,不失佛教清规戒律。流露出细腻动人的民间感情,可以说独具魅力,是一个带有浪漫气质、既潇洒又有情趣的妙龄女子,她唤起人们的已不是对佛像的敬仰和膜拜,而是有着青春生命活力的亲切感,按照中国古代传统习俗,女子是严格遵守“笑不露齿衣不露体”的规矩,在佛像中极少会有这种形象出现,而“露齿菩萨”的塑像,用神秘的微笑和简单的衣饰,打破了千年的沉寂,无人不对这大胆而反叛艺术创造而感叹,据说这尊婉丽动人的合掌露齿菩萨,是根据一位秋水伊人的辽代少女的形象而塑造的。这座大殿内的塑像,是中国雕塑史上亮丽的一笔,是辽代雕塑的顶级之作。我们从这些塑像身上感到佚名工匠的惊人创造性,他们集历代名家所长,把佛教雕塑向民俗化、世俗化和人性化方面推进了一大步。他们娴熟的技法,时出新意,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