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2延庆寻游之榆林堡

标签:
旅游 |

周日和天翔、南口记忆、真容游延庆。走京藏高速康庄出来,第一站榆林堡。到这里时,太阳还没出来。

老房子不少,但是太冷了,风又硬,没拍几张照片。

位于延庆县西南部。因旧有榆树林而得名。
成村元代,之前曾经是重要的驿站。元代的胡助《榆林》诗:“倦客出关仍畏暑,居庸回首幕云深,青山环合势雄抱,不见旧时榆树林。”从元代一直到清代,这里都被设为驿站。明朝永乐初年,始建榆林屯,为隆庆州后十里之一。该地在古代是延庆的重要景点,其“榆林夕照”为延庆古代著名的八景之一。明朝礼部尚书赵羾曾写诗赞道:“阵阵牛凌晨下远坡,疏林返照夕阳多。数声牧笛归村疃,几缕炊烟出薜萝。古木撑空鸦噪晚,枯枝堕地鹊争窠。柴门未瞑家家掩,恐有前山猛虎过。”村西旧时有灯山楼一座,内有二丈七尺高、九尺宽的灯架,以三千六百盏油灯摆成财神、关公、观音等神像,一天换一神,是华北地区一个独特的景观。清朝咸丰六年(1856)立有“榆林堡义学”碑一座。村内建有城隍庙,院内有树龄达五百年的古柏株,是市一级保护古树。




堡墙

在康庄至官厅水库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古老驿站,经常被前往天漠、官厅游玩的人们错过,村口在公路左侧有黑色大理石的碑记“榆林堡”。榆林堡在北京到张家口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驿站既有军事作用,也用于传递情报和接待过往官员,是古道上的“加油站”。原来的老城墙外还有修有护城河,现在城墙的青砖已经不在,城北部高大的夯土成为见证。榆林堡内还保留着原始格局,可以看到很多极为讲究的老房子,依稀可见的雕梁画柱。城中最著名的老屋墙外新刷着“慈禧西行、乾隆托梦”的字样,八国联军入京时,慈禧和光绪乔装成汉族老百姓狼狈出逃,逃至榆林堡中休息一晚,“临幸”的便是这间老屋。老屋属私人所有,北房依然住着刘姓人家,正房、厢房均闲置堆放杂物,古老的家具还留着,落着厚厚的土,虽然破落,但所有窗户上都有十分精致的木刻雕花,可看出昔日的奢华。转到屋后,还有通道,意外发现就在慈禧住房后的黄土墙上有数条不是很清晰的革命标语,应是当年平津战役时留下的墨宝。

从八达岭出关,从西拨子三岔口向左,过康庄,路边右侧不远就是榆林堡——北京周边现存规模最大的古驿站遗址。这里似乎浓缩了几百年的历史,一阵朔风过后,卷起埋藏已久的边声,顿生荒凉的古意。
榆林驿始建于元世祖中统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现存榆林堡驿城建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一四四九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扩建南城。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一五六九年)砖包北城,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