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1丰润寻游之丰润中学校旧址

标签:
旅游 |

上面是车轴山中学的现在的校门
丰润中学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1913-1925年)代表性校园建筑。
2、

3、丰润中学校旧址位于丰润城南10公里,四周地势平坦,中间车轴山孤峰秀出,高30余米。山之东、北、西三面坡度较陡,岩石裸露,间为褐土覆盖,栽植松柏榆槐,苍翠葱茏。山南隅较缓,地基宏敞,寿峰古寺殿宇鳞次栉比,别具情趣。山颠辽代高阁凌云,浮图极天,文人雅客集游于此,登高远眺,四周埂直畦平,禾苗青翠,加之满山草木葳蕤,故有"孤峰独秀"之美誉,旧志列为"丰润八景"之一。

4、丰润中学校的前身是1903年丰、玉、遵三县联合创办的"遵化州官立中学堂"(位于遵化城东北之龙泉文社旧址)。中学堂成立几年后,丰润小学教育发展很快,遂于1913年2月初正式开办"丰润县中学校",校址在丰润县城内东街,以后新生连年不断,规模势必扩展,感到校址狭窄,有碍日后扩建,又在城南车轴山南麓建校,把寿峰寺佛殿、禅房改成教室、宿舍,1914年春假后开始在新址上课。以后进行了长达11年的校园建设。经继任校长郭李航(保定美术专科毕业)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原来寿峰寺残址上,建起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群。

5、从这座大门开始是老校区。牌坊式校门,建于1917年,通面阔9.2米,由四座石砌方柱构成,中间原为铁艺对开菱格形纹大门,门上为铁艺欧式门楣,现皆为木制。门楣有当时省民政厅厅长孙焕伦书写的楷书校名"丰润中学校"。大门两侧各一旁门,也是铁艺门及门楣,现皆为木制。大门两侧为院墙,透孔式灰砖砌成。东侧有六角亭一座,建于1925年,石木结构,玲珑秀美。

6、留张影

7、金属的校名

8、

9、内侧看校门

10、国保牌

11、大门内是有过堂的总务处

12、总务处南面坎下为6棵千年古槐,枝干交错延展,庇荫1600平方米。

13、总务处(原为传达室)建于1919年。通面阔25米,进深6.77米,砖石结构,前面为浅拱门窗,后面为尖拱形门窗,白条石槛墙、灰砖窗垛、红砖砌拱、乳白色水泥纤维大板瓦顶,中间为穿堂。穿堂正面有石拱形门楣。前后檐墙面红色砖线做各种图案装饰。

14、

15、

16、

17、

18、

19、校长室建于1916年。

20、

21、

22、中轴线上会议室,现为校史展览室,建造年代不详,通面阔18.74米,进深10.7米,砖石结构,变形庑殿顶。这座建筑突出了五脊四坡的乳白色瓦顶,从而显示出舒展豪放的气质。

23、校史馆东侧的砖护栏

24、从校史馆通往图书馆的大门,校史馆两侧各有一座

25、

26、石构件,像是华表之类的东西,汉白玉的

27、图书馆

28、图书馆楼:通面阔18.08米,通进深9.5米,走廊深1.66米,建于1922年,砖石结构,2层前出廊,变形庑殿式水泥纤维大板瓦顶。正面,4棵雕磨精细的洁白石柱托起2层廊檐,廊檐下各是5道雍容大方的水泥流线拱。2层檐上各是藕形水泥圆柱组成的透体围栏,把小楼装点得典雅和谐。小楼两侧各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教室,建于1923年,通面阔19.54米,进深8.00米,砖石结构,洁白条石槛墙,红、灰砖装饰窗垛,显得富丽堂皇。教室东西侧各为2幢南北坐落、相向而立的教室。形式与坐北朝南的教室基本一致,只是南面山墙各建3个尖拱小窗,给这1层建筑增加了玲珑剔透的风姿。

29、

30、

21、

22、中轴线上会议室,现为校史展览室,建造年代不详,通面阔18.74米,进深10.7米,砖石结构,变形庑殿顶。这座建筑突出了五脊四坡的乳白色瓦顶,从而显示出舒展豪放的气质。

23、校史馆东侧的砖护栏

24、从校史馆通往图书馆的大门,校史馆两侧各有一座

25、

26、石构件,像是华表之类的东西,汉白玉的

27、图书馆

28、图书馆楼:通面阔18.08米,通进深9.5米,走廊深1.66米,建于1922年,砖石结构,2层前出廊,变形庑殿式水泥纤维大板瓦顶。正面,4棵雕磨精细的洁白石柱托起2层廊檐,廊檐下各是5道雍容大方的水泥流线拱。2层檐上各是藕形水泥圆柱组成的透体围栏,把小楼装点得典雅和谐。小楼两侧各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教室,建于1923年,通面阔19.54米,进深8.00米,砖石结构,洁白条石槛墙,红、灰砖装饰窗垛,显得富丽堂皇。教室东西侧各为2幢南北坐落、相向而立的教室。形式与坐北朝南的教室基本一致,只是南面山墙各建3个尖拱小窗,给这1层建筑增加了玲珑剔透的风姿。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