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0东城寻游之簋街药王庙

标签:
旅游 |
分类: 宗教建筑 |

东直门内大街(簋街)东头路北有一座红墙绿瓦的山门,门额上书有“敕建福世普济药王庙”,有庙门但没庙。山门旁有一座经过整修但字迹不清的残碑在围栏中矗立着,旁边有一株古槐树。在灿烂的阳光下,蓝天、古庙、残碑、古槐这一独特景观与南北两边高耸的楼群相对映别有一番情趣。史料记载,位于东直门内大街北侧的东药王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原庙比较大,有山门一座,山门内有天王殿,面阔三间,灰筒瓦顶,前有月台,殿前有方座石碑一通,通高4.3米。药王庙隶属道教庙宇,历年四月二十八日传说是药王的诞辰,照例在药王庙举行“药王会”,曾盛极一时,民国后逐渐冷落,后来该庙破败。90年代末东直门地区危房改造拆迁胡同,为了保护历史遗迹在新建的楼房与马路旁边留下了这个有庙门但没庙的药王庙。
敕建福世普济东药王庙






2003年10月22日北新桥城管队员在簋街药王庙附近发现一块刻有“御制敕建福世普济东药王庙碑铭”字样的半截石碑。城管队员请来文物专家对石碑进行鉴定并加以妥善保护。


-
敕建福世普济药王庙正是《宸垣识略》所载的东岳庙下院的药王庙,此处为京城四座药王庙之冠。庙内有明万历御制碑和现已移至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展出的明万历丙辰年所铸的古钟。药王庙原有三座大殿,小区改造前尚有古建筑遗迹可寻。前两殿遗址及白姓道士所居住的西屋先为日月潭酒家,后又改为成都谭鱼头火锅城,第三层后殿为上下两层,是供奉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后另开小门为民居。如今只有殿前阶石上滴水形成凹窝七、八个(最深的可达一寸)尚在,作为这座古庙的历史见证。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第三层殿的东跨屋是曹氏私孰,解放后改为益民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