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3涞源寻游之兴文塔

标签:
旅游 |
分类: 京外古塔 |
在涞源县城东部、拒马源泉群之一的“涞水源”北侧,是涞源的标志性建筑“兴文塔、泰山宫”。古塔殿宇错落有致,与清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东塔松涛”是涞源古十二美景之一。“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
744 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1982 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文塔涞源县的标志性建筑“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
塔刹
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一层塔身檐部斗拱出两跳,五铺座,平座斗拱为一朵三升,柱头斗拱加抹角供。檐下用枋支撑檐飞,檐部八角用方砖铺面,平座饰勾栏,栏板用砖砌成条状,望拄顶端呈圆球形。
第一层塔身南辟一穹窿顶的洞室,内原供水母娘娘像。
第一层其他侧面
镶嵌在第一塔身东面盲窗位置的汉白玉碑刻长 52 厘米,宽 40
厘米。碑文记载:“东西南北总铜山,万万千千弥亿年。钱坊日铸百万贯,工匠千人若神仙。天宝三载置此塔,不朽不坏与天连……”。碑刻记载了涞源古代矿业、冶炼业及铸钱作坊的胜况及建塔的时间,从而看出是铸钱作坊出资修建了这座塔。镶嵌在第二层塔身西北面盲窗位置的汉白玉重修兴文塔碑刻长
70 厘米 , 宽 40 厘米。碑文主要记载了修塔时间为大明嘉靖 18 年 4 月 ,
而且还说明了是儒道两家共同主持重修了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