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2 21:41:46)
标签:

旅游

分类: 陵墓建筑

    周日带上父亲又去了大工村,上次来只是看了周云端塔,这次在网上查了太监墓还在,所谓的水库里(水泥池子),就又去寻访了。大工村在大觉寺南边,走六环大觉寺出口出来,走军装路往南没多远往西穿过铁路涵洞,就进入大工。当地有歇后语,“公公刘瑾的坟,大工了”。走水泥路一路问水库,终于找到了。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水池子也就200平米,也叫水库,呵呵。高时明墓室就在水池的西墙上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水池大约5-6米深,有铁梯子能下到下面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水池四壁都有原来墓的石构件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墓室只剩了一扇门,居然能推动。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对联曰“仁民爱物维国运,复口口伦衍圣传”,门额曰“一化元宗洞主”。因高时明曾著书《一化元宗》,所以能够确认是高时明墓而不是传说中的刘瑾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墓室有一间房大小左右各有一个龛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池壁上也有一个龛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池子上面散落的石构件
20120311海淀寻游之大工高时明墓


高时明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大工村。高时明,永清人,初名永升,赐名时明。据《永清县志》记载,高时明十五岁入宫,后来掌司礼监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高时明见大势已去,自焚身亡,“其徒魏国征等拾骸骨于灰烬中,葬西直门外七十里九龙山,客城孙奇逢表其墓。”

看看十几年前常华等人在<妙峰香道考察记>中是怎写的吧:

高时明墓

1996年10月12日,我们专程赶至大工村,对明太监高时明墓地进行实地考察。

来到大工村后,首先访问村里老人,了解到许多传说。然后由曹长友(男,62岁)老人带领,来到位于村西北的墓地旧址。

现在,墓地的宝顶已被开挖建成一座小水库,我们到达时正好赶上水库内无水贮存,地宫石门赫然显露在水库西侧内壁处,堪称奇观。

曹长友告诉我们,此水库为六十年代修建,当时修水库时仍未挖至墓底,即打上水泥盖板,有些陪葬品仍在下面,听说共有11层。有关此墓的故事,讲一天也讲不完。

水库四周仍可明显看出墓地宝顶的封土、夯土层,想见当年规模之大,难怪称“大工”。水库深约6米,长宽各约20余米,其东壁上有残破铁梯。

地宫石门高3.5米,宽2.7米,内高4.0米。石门额高0.5米,长2.3米,内刻双浅行书:“一化元宗洞主”6个字。石门两侧有石联,亦为双线行书:“仁民爱物唯国运;复口口伦衍圣传”,共计14个字。地宫石门现仅存一扇,另一扇不知去向。   

在水库南侧内壁处另有一小石门,像是个大佛龛。

虽然水库内无水,但其底部仍泥泞、略有积水,下到底部仍需趟水踩泥方可到达地宫石门。我们刚刚临近石门处,忽见几只野鸽子扑棱棱地飞起,使人感到有些紧张。

地宫内为石券顶,正西侧是石棺床,长方形3米。,另有一椁,下面为须弥座。地宫内进深约五、六米,正西石缝中不断渗出泉水。据了解,此墓曾多次被盗,又沉在水库内二十余年,肯定不会再有什么东西了。 

据老乡介绍,当年修水库时,仍挖出许多大木板子,还有3寸长的铁钉子。有的村民还在墓附近捡到玉石残片、瓷器等。

此墓墓址的选择颇符合风水家的理论,墓后正中为一山峰,两侧各有一小山峰,呈“凹”状,有“王气升腾”之象。据说墓主人生前曾走遍这一带青山,最终选定这里是由于“主峰高耸,叠嶂层峦,明堂端正,四势完美”。   

现据明《酌中志》记载,高时明“自己选择坟地于大觉寺山场,其名曰九龙山,点穴托绍吕同王国铺修造”。绍吕者,丁绍吕,昌平州人,“为人善应对,有识见,女间(为一个字)兵略,好田猎,颇通堪舆家言”。丁绍吕领受任务后,大兴土木,日夜忙碌,墓地建成后,“制大铁钩、生铁银锭,用小车运至坟所以锢之”。至今在其地宫的床下,仍可看出当年以铁铸锭的痕迹。

另据北京地方史志记载,高时明的宅第在西直门内,其人信道教,颇好研究修身养性之功,为此,他还编撰了一部养生之书,曰《一化元宗》。而高墓地宫石门额正是:“…—化元宗洞主”,这是确定高时明为大工村(九龙山)墓葬主人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