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2在丰台寻古和尚塔、大王庙、石雕、镇岗塔、石五供

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记 |
(网上介绍:岱王庙,也称“大王庙”,是一座明代的皇家庙宇。岱王庙虽经几多历史变迁,现仍存二层戏楼和一层券门,券门是石制拱形。东西有配殿各九间,后殿三间。从现在所存,可以想见当年的岱王庙应是颇具规模的。不过有趣的是,此庙并不供奉神像,民间传说每年到汛期,就从永定河里寻一只乌龟或蛇,供奉在正殿,庙里的戏楼就是为它唱戏而准备的,那时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求免于洪泛之灾。
民国前后,此庙也不再供奉乌龟了,从1910年到1919年这里改为了京兆师范学校的校舍。京兆师范学校为京兆地方20个县培养了教师的中坚力量。当年学校就坐落在岱王庙内,将两座佛堂作为教室。由于经费有限、地方狭窄,不能每年招生,只好是送走一班学生再招一班。每个班只收40个学生。1919年以后,学校就从卢沟桥迁到通县西门里路北的新校舍。
京兆师范学校,虽然在卢沟桥时间不长,当时却培养了众多优秀教师,其中就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孙敬修老师。从孙老师的回忆文章中,也可窥见当年的岱王庙和京兆师范学校的旧貌。孙老师说:“当初庙前有两棵国槐,紧靠门两侧,经过几十年的岁月,如今只剩下一棵了。原来有一块匾额,上有岱王庙三个大字,是用汉白玉石刻的,镶在圆拱式的石门上边。这座庙是三进院,一进三间正殿,两层楼。山门一般不开,改为学校后,索性把门洞改为储藏室了。从侧门进入,东西两排厢房,是学生宿舍及其他用房。正中是二进大殿三间,最后一进也是三间,里面的泥塑佛像,没有毁坏,只是用纸糊成的板壁挡了起来,算是两个小教室了。”孙老师和同学们在这里学习,玩耍,寂静的庙堂中留下一串串铜铃般的笑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岱王庙当时是29军37师110旅219团(吉星文团)团部所在地。在这里中国军人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激战,岱王庙成为反抗日寇铁蹄的一面大旗。)
从卢沟桥又走到大灰厂东路。找到了福生寺,虽然是区级文保,已经没有古迹了。
又费了很多周折,找到了张辅张懋墓前石雕。一个完全封闭的院子,高墙铁门。还好旁边有树,爬了回树,弄了一身土。照了几张相。
去找石五供。位于丰台区王佐镇侯家峪村,清代,此地原有二王坟,现坟已无,尚存有完好的石五供一组,为北京地区较为完整精细的石五供石雕,有香炉、供桌等,雕刻精美,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1984年5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进行维护。
问了很多人找到了。
一片废墟。再问人,搬到千灵山去了。去了千灵山,风大、山高,就没有进去。侯家峪村的铁路涵洞。
祝毛主席万寿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