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1-12-15 23:16:20)
标签:

杂谈

分类: 宗教建筑
独乐寺

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内,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独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明万厉、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维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山门南面檐下正中,悬有“独乐寺”扁额,相传是明代严嵩手笔。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山门是入寺的主要通道,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前两稍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后两稍间是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主体建筑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因为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阁高23米,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为单檐歇山项,飞檐深远,美丽壮观。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满是彩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此系明代画师之作,至今保存完好,画面清楚,色泽鲜明。观音阁内以观音塑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将内部分成三层,使人们能从不同的高度瞻仰佛容;梁枋绕像而设,中部形成天井,上下贯通,容纳像身,像顶覆以斗八藻井,整个内部空间都和佛像紧密结合在一起。阁内光线较暗,正面光线较足,像容清晰,背面仅可辨轮廓,从而加强了佛寺的神秘性。整个楼阁梁、柱、斗枋数以千计,但布置和使用很有规律。梁柱接杆部位因位置和功能的不同,而使用了24种斗拱。其大小形状,无论是衬托塑像,还是装修建筑,处理都很协调,显示出辽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此阁虽历经多次大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并以其建筑手法高超著称。  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大阁设计别具匠心。二十八根立柱,做里外两圈升起,用梁桁斗拱联结成一个整体,赋予建筑巨大的抗震能力。斗拱繁简各异,共计24种,152朵,使建筑既庄严凝重,又挺拔轩昂。三层楼阁,中间做成暗层,省去一层瓦檐,避免了拥簇之感,暗层处里外修回转平台,供认礼佛和凭栏远眺,既实用又美观。阁内耸立十一面观音像,阁下层四壁布满壁画。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阁上的匾额“观音之阁”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在52岁北游幽州时所题写的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山门殿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独乐寺山门的屋顶五条脊,四面坡。典型的庑殿顶建筑,规格很高。在观音阁上俯瞰山门和远处的白塔。独乐寺塔,又名观音寺白塔、渔阳郡塔,位于蓟县城内西南隅,独乐寺南300米。   白塔与独乐寺,是古蓟城的瑰宝,它们两者在布局上不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是千余年前蓟县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标志。1932年,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等人来蓟县考察时,除对独乐寺进行详细勘测外,对白搭也进行了考察,以先生慧眼,观察出独乐寺、白塔和蓟洲古城的关系,借十一面观音之眼,看出寺、塔、城的规划设计构思,作了高度的评价。他在《蓟县观音寺白塔记》一文中说:“登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则见十一面观音,永久微笑,慧眼慈祥,向前凝视,若深赏蓟城之风景幽美者。游人随菩萨目光之所之,则南方里许,巍然耸起,高冠全程,千年来作菩萨目光直焦点者,观音寺塔也。塔之位置,以目测之,似正在独乐寺之南北中线上,自阁远望,则不偏不倚,适当菩萨之前,故其建造,必因寺而定,可谓独乐寺平面配置中之一部分;广义言之,亦可谓为蓟城千年前城市设计之一著,盖今所谓‘平面大计划’者也。”

  关于塔的创建年代,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根据历史文献和现有碑记所记载,在辽清宁、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代乾隆年间都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维修。乾隆六十年(1795年)维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视,特由“直隶总督梁公肯堂奉旨重修白塔”,并立了“奉旨重修观音宝塔”石碑,另一块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维修白塔的石碑,也保存在塔下,两碑之间,还有辽乾统九年(1109年),独乐寺沙门立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幢,在塔室门洞东侧墙上,还保存一块明代嘉靖年间“重修渔阳郡塔记”石碑,它们共同诉说着古塔的风云岁月,历史沧桑。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观音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二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虽制作於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造型匀称,姿态优美。这也是辽代的原塑。
这是花10元钱到楼上照的。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俯瞰韦陀亭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东面的行宫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20100501蓟县寻游之独乐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