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6房山寻游之琉璃河大桥、贾公祠、金门闸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琉璃河大桥
贾岛衣冠冢,贾岛是涿州人,当时这里也是涿州管辖。
韩建集团修的,太新了。门票15,不过售票的兼职导游,服务态度非常好。
从房山窑上村往南,韩营村往东,穿过坟地
乡间小路
终于找到金门闸,只是不明白怎么会属于河北省,河这边是房山,对岸大兴,难道堤上就是涿州?
(网上找到答案)金门闸位于永定河右岸,永定河神词位于左岸,金门闸相对更北一些。金门闸位于房山区窑上村东南,韩营村东北的永定河右堤上。
金门闸虽在房山区境内,但其管理权却归河北省涿州市。1957年以前,良乡县属河北省通州专区,涿县属河北省保定专区,当时永定河内水量较丰富,涿县里渠、义合庄两乡部分村庄从金门闸引水,经金门渠灌溉农田。为了便于调配水量,保证下游用水,1956年经保定专区水利局与通州专区水利局协商同意,将原良乡县管理的金门闸,连同金门闸下游的堤防,均划归涿县管理。1958年通州专区撤消,良乡、房山两县合并划归北京市,但此段堤防和金门闸,未收归北京市管理,问题遗留至今。目前永定河已无水可引,韩营至古城的大坝又切断了金门渠,故金门闸做为引水闸门已失去作用。
(摘自网上)说到金门闸,现在的涿州人已很少提起了。可是,在清代康熙至宣统年间,它却是家喻户晓的。它不仅关系到京畿大地千万农民的衣食安危,更关系到清代统治者的基业兴衰。即使到如今,金门闸对水利建筑的示范与启迪作用,也是不能小视的。它是一处不可多见的水利文物,有着与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同等重要的意义。
金门闸位于涿州义和庄乡北蔡村北,是牤牛河、拒马河、永定河交汇的地方。古时这里连年水患成灾,为了加深永定河槽、引走泥沙,不使其泛滥,祸及下游地良田农户,清康熙四十年(1701)在此修建草闸一座,四十六年(1707)改建为石闸,并定名为金门闸。当时天然植被丰茂,水量很大。借鉴古人经验,引牤牛河水“借清刷浑”,以加深永定河槽。同时有计划地利用金门闸控制外漫之水,灌溉农田,造福人民。当年金门闸确实起到了兴利除害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游植被逐年破坏,牤牛河水流量减少,加之永定河床不断淤高,金门闸几经荒废。乾隆三年(1738),因永定河水每遇山洪就要殃及下游农田和民众,所以敕令在废闸处建减水石坝,沿用金门闸旧名。初建时,坝面(口门)宽186.7米,进深16.7米,两侧金刚墙(翼墙)高出坝面2.7米。建坝后,永定河旧病复发,没有了牤牛河水的刷浑作用,泥沙逐年淤积,河床增高。虽经逐年修葺,耗资巨大,“仍不保数岁之安”。宣统元年(1909)复将石坝改建为石闸。现存的金门闸就是宣统元年所修。由于历经三朝修葺和完善,金门闸已颇具规模,很有观赏价值。闸的口门总宽100.6米,分为15孔,每孔净宽4.7米,有石砌鸡心垛强14座。墙上各有石制绞关石4根,是为提开闸门设置的。在坝台的金刚墙上各有镇水石兽1尊。民国二十六年(1937)又将南侧两孔闸门改制为铁门,1971年后将这两孔闸门做为灌溉之用。(其余各孔闸门如今已废)如果您能亲临金门闸,触景生情,会油然想到都江堰、想到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略。
金门闸至今完好地保存这乾隆癸巳暮御笔亲书的诗碑,乾隆三十八年金门闸浚淤碑;道光三年敕10立的道光碑;同治十一年重修金门闸减水石坝碑;宣统元年夏月重建金门闸记碑。纵观金门闸诸碑,牤牛河、拒马河及永定河的原始概括和人文环境依稀可见,对涿州及其相邻县市的水文地质、地理面貌的认知水平也会得到提高。1993年7月河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