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和平民时代的情报学革命
WEB2.0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已经爆炸性发展十几年后的今天,开始了一次面向平民的情报学意义上的革命。互联网早期思想家们对互联网的期待,随着WEB2.0的成熟,才真正能够实现,革命只是刚刚开始。
情报学及其内涵
从情报学的角度看,作为一项活动,Intelligence一词的本质含义应是对Information的分析和评价,作为一项产品,它是经深度加工的Information,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增值性和智能性。因而也可以这样理解情报研究,它是Information的Intelligence化的一项研究活动,情报研究是对情报的深度加工,属思想库范畴。
80年代以来,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Competitive Intelligence也可以看作是一项以增强企业和集团的竞争实力为宗旨、以市场竞争为内容、以竞争对手分析为核心的情报研究工作。这说明,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Intelligence功能正愈来愈受到信息界和咨询界的关注和重视。
关于情报的概念,国内的情报学专家严怡民等认为,“情报就是作为人们传递交流对象的知识”。这一情报概念综合了情报的知识性和传递性。随着近年来富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活动的显著增多,学术研究的内容也日益广泛和深化,相比国外的情报学研究,我们对于Intelligence的研究自觉不自觉地囿于科技系统、囿于文献信息,研究高度和视野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专家们在随后的定义中把情报的效用性综合起来更为完善的情报观点,即“情报就是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
随着互联网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服务与用户、数据与数据库、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知识管理等领域在2003年成为了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的共同热点。其中,信息技术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研究领域一跃而居情报学研究的榜首,成为国内情报学研究的第一大热点。
WEB1.0和WEB2.0
WEB1.0和WEB2.0的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学的划分方法。建立在HTML超链接基础上的WEB,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网站发布,通过超链接传播和共享信息。这一阶段我们叫WEB1.0时代,那么什么是WEB2.0时代呢?英文版维基百科WikiPedia给出的WEB2.0具备的要素是:
* 网站应该能够让用户把数据在网站系统内外倒腾。
* 用户在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
* 完全基于Web,所有的功能都能透过浏览器完成。
数据不再和页面和网站混粘在一起,它独立了,它跟着用户走。这是Web 2.0的很重要特征。这也是为什么Blog是Web 2.0的代表的原因。在网志上,主角是相互独立的一则则的网志。透过对XML数据的处理,这些内容能被自由的组合,被各种应用程序,不论是Web程序还是桌面程序等呈现和处理。内容跟着人走,内容又能够被用户自由的组合,也就是说,用户能够自由的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行为。
WEB2.0与情报
自从互联网在九十年代以来爆炸性的发展,数百万的网站和几十亿WEB页面产生了数量惊人的信息。互联网的信息对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商业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再也不是大学图书馆、政府和大企业的研究机构的专利。同样,把信息加工成支持决策的情报,也不应该再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专利,使用情报的也不再应该是社会金字塔尖的精英。WEB1.0 的时代,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变得极为方便,海量的信息被制造。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个人,没有时间精力去分析处理信息。WEB2.0做为1.0的升级,首先就是因为这样的需求。
我们每天都生产众多的微内容,也消费着同样多的微内容。对于Web 2.0来说,如何帮助用户管理、维护、存储、分享、转移微内容,就成了关键,实际上这就是信息被加工成情报的过程。什么是微内容呢?微内容:英文是microcontent。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算是微内容,比如BBS评论,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一则网志、想要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新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它的数量、重要性,还有我们对它的依赖,并不亚于那些道貌岸然、西装革履的正统文章、论文、书籍。对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是互联网所开创的平等、民主、自由风气的自然衍生,是互联网相关技术消减信息管理成本之后的一个成果,也是对情报交流中非正式过程的重新审视。
WEB2.0的一些特征,交互性、聚合、社会性等,应该能够超越WEB1.0时代,让信息“自助”的变成情报。WEB2.0的特征和情报学的目的是一致的,深度加工Information,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增值性和智能性。普通人通过这些情报,可以方便的得到喜爱的音乐,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中小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等。平民再也不是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而被动的被传统的信息“引导”。
WEB2.0不仅仅是是媒体的革命,是真正的社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