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广场的乞丐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homeless, need food”,站在燕京餐馆门口,他身边有一个手推车,里面堆满了衣物等杂乱物品。我挺惊
讶,也挺不解。在如此发达富裕的美国,在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竟有如此年轻的白人“乞丐”,流浪街头,沿
街乞讨。我甚至猜想,这位青年可能是出于猎奇心理,有意在做秀吧。
做秀了。
立,游人如织,书香、花香,悠远绵长,与我印象中的哈佛并无两样,只是驻留在广场上的乞丐更多了。
的中年人,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步履蹒跚的老妪,也有身患绝症的中年妇女,还有正值花季的年轻姑娘;其
中多是黑人、白人,也有一些其他种族的人。他们大多聚集在广场周边的书店、餐馆、地铁口、商店等人群集中
的地方。其中一些乞丐,有固定的乞讨地点,他们每天都蹲守在几个街角处,有的低着头,蜷缩在破烂的被褥
里;有的目光暗淡,神色茫然地看着过往的行人。
雕塑一样蹲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零星走过的行人,偶尔将露在外面的手攥在一起,在嘴上呵呵热气。实在
冷了,就索性把手伸进袖子里取取暖。那种无奈和困苦的样子,让人看了心酸。
http://s10/bmiddle/53d291eagd31963a35f89&690
正值花季的年轻女孩。
她灰白色的、毫无光泽的脸,把我吓了一跳。我本能地靠近她,发现她的嘴唇有点儿发灰,上面还有一些白色凝
固的液体。她身形瘦削,颧骨突出。一双淡蓝色的眼睛,无神地低垂着。我轻轻地向她问好,她抬起头,微笑着
和我寒暄。这时我才看清,她几乎没有头发。原来她得了脑癌,在医院做了化疗,但是因为没钱,只好离开医
院,住在朋友临时借住的小房子里。她没有父母亲人,也没有钱,只能靠乞讨和朋友接济过日子。她告诉我,她
的右胳膊上输着药,她最多也只有一年的活头了。我问她,政府不管吗?她摇摇头。
一条棕色的光皮狗匍匐在她身边。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和颠沛流离,那张本该光洁饱满的脸,憔悴瘦削,一双美
丽、纯真的大眼睛缺少神采,每每有行人走过,偶尔在盒子里放些钱时,她都会腼腆地点头致谢。
艳、美好。她也是个没有父母、亲人的孤儿,今年刚满22岁。大多数时候,她会坐40多分钟的地铁,从波士顿远
郊赶到哈佛广场。傍晚,再坐地铁回帐篷里过夜。我曾问她,为什么不找工作,她无奈地摇头,说找过工作,应
聘的机构都拒绝了。想上社区大学,因为没钱又上不起。我问她政府是否给她失业金或资助,她说没有。
http://s12/bmiddle/53d291eagd319b8255c2b&690
二天再见她时,她远远的就向我挥手,等我走近了,她高兴的从脖子下面掏出那条项链让我看,还让我看她编织
的围巾,说她想卖些编织品挣点儿钱。
然挺乐观。每次见到她,她都挺开心,对自己的处境也很淡然,从来没听她抱怨过什么。
或者是因为能力等,成了难以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无论如何,这么多流浪者的存在,一定程度地反映着社会发
展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贫富分化,这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现象,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依然难以避免。金
融危机和经济低迷,使这个问题更加尖锐、突出,一些因常年找不到工作的人们,也被迫加入了流浪者的队伍。
http://s3/bmiddle/53d291eagd31989ad5ce2&690
的巨额红利,这也正是导致全美,乃至世界范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此起彼伏的原因之一。人类文明与社会发
展,一次次地挑战着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底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