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代军事重镇——宣化府

(2017-01-06 22:31:09)

历代军事重镇——宣化府

http://s2/mw690/001xaBuzzy77QKqqum561&690

宣化为历代军事重镇。有京师锁钥神京屏翰之称。《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干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蟑,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明代为九重镇之一,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和屯兵最多,号称九镇之首。从明英宗开始,朝廷向宣府派遣级别高于都指挥使的镇守总兵,佩镇朔将军印,原万全都司最高长官,正二品大员都指挥使,也直接隶属总兵调遣。宣化府军事工事坚固。历代修筑墩台 1948座。据志书记载,仅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北方部落经宣化南入的较大战争就达70余次。乾宁元年(894年),太原李克用大举出兵攻幽州,并占领武州。元太祖八年门刀3年),铁木真率兵攻陷宣德。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1411424年),明成祖朱橡五次北伐,驾巡宣府镇地。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族瓦剌答部也先入侵宣府;崇帧十七年( 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兵攻破宣府,巡抚未之冯自杀,总兵王承允迎降。在宣化历代战役中涌现出了一批如于谦、杨洪、罗亨信等文武兼备、忘身爱国的忠烈之士。

http://s15/mw690/001xaBuzzy77QKspFngfe&690

现在的京西第一府文物古迹众多,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9京西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京西第一钟楼——清远楼,京西第一鼓楼——镇朔楼,京西第一墓——下八里张世卿墓,京西第一砖雕——宣化五龙壁砖雕,京西第一日僧塔——立化寺塔,京西第一石塔——柏林寺石塔以及宣化拱极楼、九龙壁等景观,丰富精深的古城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辽代墓葬文化,使人在游览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间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

 由蓟镇四海冶至大同镇[url]http://平远堡[/url]的长城,因[url]http://总兵官[/url][url]http://宣化府[/url],故称宣府镇。 

宣府镇占冀州地,秦汉为上谷郡;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后,属辽国;金灭辽后属金;元属中书省上都路;明属京师,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http://s16/mw690/001xaBuzzy77QKvwFCDaf&690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宣府镇长城地理形势时说:宣府,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诚边陲重地。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url]http://明朝[/url]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明程道生在《[url]http://九边图[/url]考》中称: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2 

  宣化府于[url]http://永乐[/url]七年(公元1409年)设置总兵官,始称宣府镇。
  中原处于战乱的几年里,边地防务松弛,蒙古族势力得以增长,而明成祖刚刚登基,又无力象后来那样出塞北征。所以只好在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的同时,加强边地防务。据《明史·兵志》载:明成祖于边备甚谨。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壕,烽堠相接。隘口通车骑者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武安侯[url]http://郑亨[/url]充总兵官,其敕书云: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原,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傍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4 
  关于明成祖修筑长城,《明史·成祖本纪》亦载:永乐十年敕边将自[url]http://长安岭[/url]迤西迄洗马林筑石垣,深壕堑5到正统年间,蒙古族瓦剌部兴起,明朝边地紧张,长城之筑屡被提出,《明史·兵志》载: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给事中朱纯请修塞垣。总兵官谭广言:自龙门至独石及[url]http://黑峪口[/url]五百五十余里,工作甚难,不若益墩台?t守。乃增[url]http://赤城[/url]等堡烟墩二十二。
  正统十四年八月,[url]http://土木之变[/url]英宗被俘,宣府镇边关所遭破坏十分严重。景帝即位后,明军收复了所失边关。《明史·景帝本纪》载: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一月癸未,修沿边关隘
  宣府镇长城较大规模的修筑,主要是在嘉靖年间,特别是翁万达任[url]http://宣大总督[/url]之时。据《宣化府志》载: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都御史王仪请筑,宣府北路之龙门许家冲,中路之大小白阳,西路之膳房、新开、新河口、洗马林诸要冲垣墩,配兵乘守,从之。”8 
  《宣化府志》引《两镇三关志》载: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总督侍郎翁万达以王仪所筑塞垣半已溃圮,诸要冲垣墙亦多未备,请先于西路急冲张家口、洗马林、西洋河为垣七卜五里有奇,削垣崖二十二里有奇,堑加之。次冲渡口柴沟,中路葛岭、青边、羊房、赵川,东路永宁、四海冶为坦九十二里有奇,堑十之二,敌台月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万达又请自西[url]http://阳河镇[/url]西界台起,东至龙门所灭胡墩止,为垣七百一十九里,堑如之,敌台七百一十九,铺屋如之,暗门六十,水口九。”10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万达又请自东路新宁墩,北历雕鹗、长安岭、龙门卫至六台子,别为内垣一百六十九里有奇,堑如之,敌台三百有八,铺屋如之,暗门十有九,以重守京师,控带北路。又请补筑东路,镇南墩与火焰山中空,由镇南南北,西历永宁至新嫩,塞垣以成全险,俱从之。”11 
  嘉靖以后,隆庆和[url]http://万历[/url]年间,皆对宣府镇长城进行过修复。 
  《宣化府志》载: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兵部请浚边壕,从之。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总督[url]http://方逢时[/url]请筑北路龙门所外边,起龙门所之盘道墩,迄靖虏堡之大衙口,俾北路之兵,由此以入援南山,东路之兵由此以出援独石,从之。又载: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从宣大督抚所请,修南山及中北二路诸边墩营寨。”12 
  直到明王朝最末一代,思宗崇祯年间,朝廷仍十分重视宣府镇长城的修筑。据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url]http://卢象升[/url]绪皇帝的《确议修筑宣边疏》中记载,崇祯帝在蓟辽督臣[url]http://张福臻[/url]的奏疏中钦批:宣边修墙事宜,该督[url]http://监抚[/url]详画速奏。”13 
  卢象升经过实地考察,在奏疏中写道:勿论宣府一镇一千三百里之边,即就陵后一带言,东至火焰山,西至合河口,凡二百二十余里。筹其经费,每筑边墙一丈,虽甚省,约须工料食米等银五十两。 
  其中或有旧墙并乱石土垣可固,通融计算,每丈必须银三十两。通计三百里,总该银一百六十万两。加以三里一墩,五里一台,计墩一百,台六十。墩以土为之,每座约二百金,台以砖石为主,每座约六百金,并墩台守御等具,壕堑等类又约该十余万两。”14 
  费用如此之高,明王朝已无力承担,况且明末之际战争此起彼伏,增兵边塞更不可能,全修宣府镇长城之议只好做罢。 
  卢象升在《南山修筑墩台疏》载:兵部拨一万五千金,对宣府镇长城个别地段做了小小的修补。15 
  关于宣府镇长城分守情况,据《宣化府志》引《续宣镇志》载,又可分为六路。 
  东路:东起永宁四海冶,北至靖安堡,边垣一百三十三里,边墩一百五十二座,冲口二十处。 
  下北路:北起牧马堡东际大边,西抵样田,南至长安岭,边垣二百一十三里,边墩一百九十座,冲口二十一处。 
  上北路:东至境安堡边,北至大边,西至金家庄,边垣二百六十一里。边墩三百六十三座,冲口四十七处。 
  中路:东起赤城,西至张家口,边垣一百七十九里,边墩二百二九座,冲口一十三处。 
  上西路,东起羊房堡,西至洗马林,边垣二百一十四里,边墩一百五十三座,冲口七十四处。 
  下西路:东起新河口,西至山西大同府[url]http://平远堡[/url]止,边垣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百八十七座,冲口一十七处。 
  宣府镇合计,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16 
  关于宣府镇镇守将领配置情况,据《明史·职官志》载:镇守宣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宣府镇城。 
  协守副总兵一人。副总兵旧亦驻镇城,嘉靖二十八年移驻永宁城。 
  分守参将七人(曰北路独石马营参将,曰东路杯来永宁参将,曰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曰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曰中路[url]http://葛峪堡[/url]参将,曰下四路柴沟堡参将,曰南山参将)。 
  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万历八年革。17 
  宣府镇所辖兵马额数及银饷[url]http://支予[/url]情况,据隆庆三年[url]http://霍冀[/url][url]http://九边图说[/url]》载: 
  本镇原额马步官荤十五万一千四百五十二员名,除节年逃故外,实在官军八万三千三百四员名。原额马五万五千二百七十四匹,除节年例失外,实在马三万二千四座。” 
  本镇年例主兵银十二万两,客兵银二十万五千两。

宣化是文化教育中心。嘉靖七年门528年),建立上谷书院。嘉靖三十五年(175年),开设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清末民初,文化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土。宣化是内地同蒙古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素有陆路商埠之称。明嘉靖年间,宣化开设马市,官方以布帛易锡靶马匹、皮张。隆庆元年门567年),宣大总督王崇古再开市场。万历年间,民市已具相当规模。清朝统治稳定后,贸易又趋繁荣。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药店、朝阳楼饭店、吴德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均在这一时期开张。光绪年间,山羊皮褥一度成为宣化销往外地的抢手商品,并曾向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出口。宣统h年(191年),宣化商号达160余家。 宣化是葡萄城。宣化白牛奶葡萄,已有近千年的种植历史,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传说宣化葡萄的种植来源于张赛。据史料记载,唐朝始种,辽金时推广,明清时全盛。宣化白牛奶葡萄色泽绿中泛乳白,如碧玉晶莹耀眼,脆嫩欲滴,且皮薄肉映汁丰,味道清甜爽口,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赞誉。明、清时期,被列为皇家贡品。1905年和 1922年两次在巴拿马国际物产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诚挚友善的宣化人民热情地欢迎八方来客光顾京西第一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