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总量及人均数排名看长春的发展
(2019-03-28 16:36:01)
标签:
时评财经 |
分类: 随笔 |
从2018年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总量及人均数排名看长春的发展
做为副省级城市,一般都是进行横向的比较来谋划发展的,其中最主要的横向对比指标是经济总量,但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却是人均数量,下面我们就从经济总量(GDP)和人均GDP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副省级城市的排名。
一、经济总量排名
副省级城市2018年GDP排名如下:
1.深圳(广东1)2469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253万)
2.广州(广东2)2300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1450万)
3.成都(四川1)15342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605万)
4.武汉(湖北1)14847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112万)
5.杭州(浙江1)1350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949万)
6.南京(江苏2)128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850万)
7.青岛(山东1)1256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929万)
8.宁波(浙江2)1074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801万)
9.济南含莱芜(山东2)8862亿元(原GDP为7856亿元),同比增长7.4%(人口:870万)
10.西安(陕西1)8349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1255万)
11.大连(辽宁1)7825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702万)
12.长春(吉林1)708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49万)
13.哈尔滨(黑龙江1)7002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1093万)
14.沈阳(辽宁2)6350亿元,同比增长5%(人口:829万)
15.厦门(福建3)4791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401万)
2018年四个直辖市的GDP排名
1.上海32679亿元,同比增长6.6%(人口:2418万)
2.北京30320亿元,同比增长6.6%(人口:2171万)
3.重庆20363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3372万)
4.天津18809亿元,同比增长3.6%(人口:1557万)
十三五以来,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总量排名产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与2016年相比,第三梯队的排名变动明显。我们可以把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分成三个梯队,第一名深圳是最后一名厦门的五倍多,但发展水平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梯队两个城市:2016年以前是广州第一,深圳第二,同属第一梯队,总量远高于第二梯队的城市,2017年以后第一的位置由深圳取代,这两城是其他副省级城市没法比的。
第二梯队六个城市: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宁波。2016年以前,除成都与武汉的位置稍有变化外,其他几个城市的顺序基本没变,到2018年年底,这几个城市都进入了万亿俱乐部。
第三梯队共有七个城市,其中,厦门的经济总量较小,所以我们只重点分析一下其他六个城市。2016年以前的排名是大连、沈阳、济南、西安、哈尔滨和长春,个别年份沈阳超越大连,西安落后长春。这六个城市的排名在2017年以后连续发生变化,先是沈阳和大连由于GDP挤水分被挤出前十,由济南和西安取代,但与此同时,扩容后的西安超越此前一直领先的济南,排名第9,济南第10。2019年初,济南完成扩张,重新核定的2018年GDP总量明显反超西安。2017年以后,东北的四个城市成为难兄难弟,原来的大连与沈阳争东北龙头,长春与哈尔滨力保不排最后的格局也改变了,四个城市中,大连第一,总量上领先长春一年多,长春完成了对哈尔滨的超越,排名第二,哈尔滨依然第三,但沈阳却连续两年落到了第四位。
第三梯队除厦门以外的六个城市中,此前的近三十年来,经济总量一直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其中,有三个城市曾经扩容,先是世纪之初扩县的哈尔滨,扩容后人口超过了千万,地域变成了副省级城市第一,经济总量稍稍领先长春,避免了成为东北末位的不利局面,但最终还是在2017年被反超,而且这次超车很可能是再也追不回来的。西安市2017年把西咸新区纳入经济总量核算,超越了济南,成为第二梯队的老大,但这次超越也仅仅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2019年初,济南也完成了扩容,莱芜的加入,使济南的GDP总量直接增加了1000亿,大幅超越西安,达到了8800多亿。成为下一个在2020年底最有希望进入万亿GDP俱乐部的城市,西安将晚于济南一年,预计2021年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没有大的意外,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大连市预计晚于西安一年,2022年上万亿,而长春也有望在2023年前后实现这一目标,哈尔滨与沈阳估计也就是紧随其后。对于长春来讲,有必要像其他几个城市一样,加快调整城市区划,尽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前完成2025年的扩容目标,力争与大连实现同步进入万亿俱乐部,或者说动作幅度再大一点,超越大连,打造东北发展的龙头。
二、副省级城市人均GDP排名
经济总量只能从一个层面简单说明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而人均的GDP却更接近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下面我们结合副省级城市2018年经济总量情况做一下人均分析,副省级城市的人均GDP为11.97万元,基本上是厦门的水平,有7个城市在平均线以上,7个在平均线以下:
副省级城市人均GDP排名(单位:万元)
1.深圳19.7
2.广州15.86
3.南京15.08
4.杭州14.23
5.青岛13.52
6.宁波13.41
7.武汉13.35(约2万美元)
8.厦门11.95
9.大连11.15
10.济南含莱芜10.19
11.成都9.56
12.长春9.46(合1.4万美元)
13.沈阳7.66
14.西安6.65(约合一万美元)
15.哈尔滨6.41
上面的排名可以看出,深圳的人均GDP远远超过其他副省级城市,是最后一名哈尔滨的3倍,如果抛开深圳,最高的广州是哈尔滨的2.47倍,看来这个排名的可靠性要更高一些,更接近各城市的真实发展水平。其他的14个城市基本可以分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六个城市:广州15.86、南京15.08、杭州14.23、青岛13.52、宁波13.41、武汉13.35,总体差别不是很大,也基本体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成都被挤到了第二梯队,这一梯队的人均GDP的差距为2.5万元。
第二梯队五个城市:厦门11.95、大连11.15、济南(含莱芜)10.19、成都9.56、长春9.46,厦门虽然总量小,但人均方面却比较高,介于两个梯队之间,可上可下,东北的大连与长春在人均方面进入第二梯队,而总量比较大的西安却掉队了。这一梯队的人均GDP差距也与第一梯队一样,2.5万元。
第三梯队三个城市:沈阳7.66、西安6.65、哈尔滨6.41,这个梯队里仅有东北与西北的三个城市,而且人均GDP数明显落后于第二梯队的城市,这一梯队的人均数与第二梯队的差别比较明显,加油吧!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参照一下四个直辖市的人均GDP情况,分别是:北京13.97、上海13.51、 天津12.08、重庆6.04,前三个城市与副省级城市的第一梯队基本相当,重庆则只能在副省级城市的第三梯队里垫底。如果说人均GDP1万美元(全国平均水平)算是及格线的话,西安勉强及格,哈尔滨和重庆都还差一些。
当然,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还有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排名,以及人均的全口径财政收入排名。因为资料来源有限,相关数据查不到,所以只能告诉大家,长春市的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为,2017年19%,2018年为17%。其他能查到的相关数据为,2017年西安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为13.3%,济南15.7%,大连23.4%。
在大家的心目中,上述排名哪个更能体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也就是把客观事实重新整理并分析了一下,仅供参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