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困鹿山游记

(2018-05-11 14:57:53)
标签:

古树春茶

普洱茶

困鹿山

小叶种古茶树

茶王树

困鹿山游记

201852日,我和朋友们从景迈山芒景村下来,到达普洱市,休息一天后的54日,我们决定去宁洱县的困鹿山皇家茶园去看看,车子经过了宁洱县后,拐进山区了,路还算不错的呢,轿车能进去,一路上蓝天白云,远处都是青山,美不胜收啊。

路上也有去困鹿山皇家茶园的指示牌,按照指示,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这个梦寐已久的地方。

环境很不错,整个古茶园在算是在一个山坳坳之中,在路口也就是【困鹿山皇家古茶园】的牌匾处,我们下了车,朋友说沿着这条路往前走3个小时,就能到演员张国立认养的那棵古茶树那里,回来还得再走3个小时,虽然我很想去看看,可是我脚痛风发作了,不能走太远了,这次就不去了,留个念想,下次再来的时候再去。

这个路其实是在半山腰的位置,山腰的上面也都是茶树,可是我看那茶树也都跟我胳膊一样粗了,按理也应该算是古茶树了,后来才明白,网络上流传的困鹿山只有130几棵的古茶树,其实就是特指那种直径超过25厘米的茶树,这样的茶树在我眼里都属于大茶树了,如果按100年就算古茶树的国家标准来计算,这里茶树直径超过10厘米的茶树至少有一半,上千棵了。

路的下面是几户村民家,而困鹿山皇家古茶园就在村民家的下面,站在路上看下面,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郁郁葱葱的一大片茶园,只好沿着路下去,一路上都是百把年左右的古茶树,偶尔还能看到几棵300年以上的古茶树,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挺好的,我一路拍照一路看,很快就落后于我的朋友们了。

在茶园里看到一条石头铺出来的路,正犹豫要不要进去了,我朋友叫我了,声音是从路的那边传出来的,我赶紧走过去,走了一百米左右,我情不自禁的“哇哇哇”的叫起来,原来茶王树出现了, 好高,好大,好美啊,兴奋的要死,隔壁还有棵【细叶皇后】,跟茶王树还不是一个品种,茶王树是大叶种,这个【细叶皇后】是小叶种的,两棵树既然这么近的生活在一起,太棒了,也许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情景,真的就像一对夫妻一样矗立在彼此身边,彼此在一起生活了好几百年,我觉得恋爱中的爱人们应该来这里,对着这两棵茶王树发下爱的誓言,不求什么海枯石烂,能彼此不嫌弃对方,包容性的生活在一起80年都算是恩爱一辈子的夫妻了。

在【细叶皇后】的隔壁,一字排开,全都是高大的古茶树,都是那种比人腰还粗的大茶树,这么集中的分布在这一条线上,也是很难得,也是很奇怪的事情,估计跟地下的暗河,微量元素等有关系吧。沿着这条石头路走过去,还能看见很多小叶种的大茶树,不过看了后怒火中烧,非常愤怒,因为茶树上就光溜溜的几个新叶子,一看就知道是最近几天才长出来的新叶子。

朋友给我解释说,因为这里是清朝皇家古茶园,茶叶口感非常好,特别是小叶种的茶,做出来的茶特别的香,所以很多人来这里包小叶种茶树上出的茶,今年的价格据说鲜叶是8000元一公斤左右,【细叶皇后】是9000多元一公斤的鲜叶,就按8千元一公斤计算,4.5公斤鲜叶出一公斤的毛茶,鲜叶成本就是36000元,还得计算人力成本,所以一公斤毛茶都到3.8万元一公斤了。但是最令人愤怒的是茶农的贪婪,茶农把茶树上已经有的老叶子全部摘掉了,这样就能保证茶树上发出来的新叶子都能做成茶叶,都能卖钱,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小叶种的茶树上,几乎都是光秃秃的,这些细嫩的新叶子和新芽都是最近几天才长出来。

如果茶农这样涸泽而渔的话,不出10年,这些小叶种的古树茶全部都会死的。所以亲爱的茶友们,如果你们想看困鹿山的古茶树,赶紧来吧,估计过不了几年就看不到了。

朋友带我走到前面说,这里是一户人家的9棵大茶树,也是村里古茶树最多的一户,一老板花了近百万把这9棵树上的茶叶一波流式的抢完了,茶农还在考虑之中就被抢摘了,生米煮成了熟饭,没有办法了;大家疯了一般在抢这些古茶树的鲜叶啊,太疯狂了,比那电影【疯狂的石头】还疯狂了,我的耳边似乎浮现出电影里那种经典的抢劫画面“弟兄们,快上,快上,抢,抢,快抢啊,快,快,快,只要是叶子,全给我摘下来,全拔了,快——”。

我们看的这个茶园就在村民家的边上,还不是皇家古茶园的全部,剩余的大部分在这个茶园的下面,或者说是山下面,沿着路下去才能看到更多的大茶树,这个茶园里也就几十棵大茶树,因为最美的部分都在这里,包括茶王树和皇后都在这里,所以我们也就不下去了,反正我们又不买茶叶。

沿着路走到村民家附近,问问村民今年的古茶园黄片多少钱一公斤,呵呵,村民告之3500元一公斤的黄片咯,亲爱的茶友,你想喝吗?

美丽的茶园,原生态的环境,梦幻般的存在于天地之间,真是人间尤物啊。真想时间永远的停留在此刻,可是身不由己啊,得告别了。回头望望古茶园,深情的告别它,告诉它,我还会再回来的。

告别皇家古茶园,翻过这个山坡,就到了隔壁一个村子里,在这里要见一户茶农,七弯八拐的到了这户茶农家,茶农家的情况让我震惊,他隔壁都是砖瓦房了,而这家茶农依旧是木制老房子,鹤立鸡群的感觉,明显的感觉房子不够用了,他就在院子的那一边盖了3间房子,一间房子里堆满了茶叶,我远远的就看见了。院子的中间有3个竹筐,里面晒着茶叶,茶农说是单株,他家唯一能做单株的小叶种茶树上出的茶。

为何这家茶农是这样的情况,明显感觉其经济情况比隔壁家差一些,而且我在院子里看到了他做茶叶杀青用的那个锅,但是却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揉茶机,是他买不起做茶的机器,还是因为他不想用机器做茶,我暂时不得知情况;茶农拿出来2018年的老树茶让我们泡着喝,然后陪我们一起聊天。

这是款老树茶,我的字典里称呼为“老树茶”,而茶农称呼为大树茶,茶树年纪是50年到90年之间的,水烧开后,注入盖碗中,茶香不显,几乎闻不到,凑近嗅盖碗的盖才会有淡淡的茶香,很纯正的那种困鹿山的茶香,迷醉人。但是泡出来的茶汤让我震惊了,因为是绿色的,准确的讲是淡黄色透亮的茶汤里,透出来一种纯净的翠绿色,而且很浓郁,非常的美。为何会这样了,这样的绿色似乎暗示着杀青不到位,有叶绿素的存在啊。茶农说,这就是困鹿山茶的鉴定标志,也就是说没有这个绿色茶汤的就是假的困鹿山茶。

开始我不同意茶农的这个说法,但是随着交流的深入下去,我慢慢的同意了茶农的这个说法,因为这个茶农是茶界的另类,他不会为了钱,也不会为了市场的需要而改变自己做茶的风格,他不购买茶叶机器做茶,全部都是他手工制作茶叶,全手工做的茶叶,全部都是晒青,连专业晒青用的那种晒青棚他都没有,那种晒青棚上盖有透明的淡黄色的塑料,可以漫射太阳光,降低太阳光的强度,而他没有会这样的专业设备,他就根据太阳的情况来决定什么时候晒青,什么时候收回去,完全是古法做茶。

这位茶农最值得敬佩的是下面这点——杀青,准确的说是杀青工艺中的提香工艺,这位茶农拒绝做提香这个步骤,他说提香后的茶在刚出来的时候是很好喝,市场上也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存放了10年后其口感一定比没有做提香工艺的茶难喝,对于他的这个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看来这个茶农是个行家啊,他也是个有良心,对茶友负责的茶农啊。敬佩中。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家还是木制房子,而他的邻居家是砖瓦房的原因了。他一定要坚持古法做普洱茶,不做提香工艺,不用机器做茶,坚持晒青,全部工序都是他一人在做,所以茶叶产量低,而且还不受市场欢迎,所以没有销路,所以还是木制房子。

杀青中做个提香工艺是很简单的,就是杀青的时候再重一点,稍微杀重一点,这样茶叶就香了,茶叶中的芳香醇类物质就被激活了,从而茶叶也就香醉迷人了,但是这个茶农不做这个步骤,杀青刚刚好,所以泡出来的茶汤是翠绿色的,这就是原因。

喝完了2018年的老树茶,茶农拿出来了2017年的老树茶给我们喝,经过一年的陈放后,茶汤是亮黄色的了,不再是绿色的了,虽然茶香不显,但是茶汤却是甜醉死人,特别的甘甜,甜而不腻,特别的滑爽,喉润比冰岛的那种教科书般的喉润还要猛烈些,非常非常的好喝,困鹿山茶的真谛全部都体现在这茶汤里,死而无憾啊。可想而知,如果要是古茶树上做出来的古茶,会是多么的迷人,怪不得这里是皇家茶园了,名副其实。

喝完了这个2017年的老树茶,我们继续喝2018年的小树茶,这个茶的茶香比2018年的老树茶的茶香稍微显一点,前两泡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后面就没有茶香了,茶汤是翠绿色的,口感也是甘甜的, 虽然没有老树茶那么耐泡,但是喝到这样甘甜的小树茶也是一种享受。

本来我是来看茶山的,不打算买茶,但是在和茶农交流的过程中,感觉这个茶农就是我要寻觅的人,实在是很敬佩这个茶农,所以我买了他8公斤的2018年的小树茶,如果有茶友想要分飨一点的话,可以联系我,400/斤,不含快递费。

在茶农家吃了午饭,喝了美茶,其乐融融的交流了很久,完美的困鹿山之行就此落幕了,期待下次再来。

59日回到家的我收到了我从普洱市快递回来的困鹿山小树茶,我自己泡了泡2018年的小树茶,茶汤没有在茶农家里那么绿,只是淡淡的黄色茶汤里带着点绿色,也许是跟我水温有关系,我几乎从来不用沸水泡茶,基本都是在80-85度左右,但是口感还在,甘甜甘甜的,美美的在家静静的品着名品。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困鹿山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