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名 表 |
古董钟表是我的老师
从12岁开始,矫大羽就对机械钟表产生了兴趣,并把维修和搜集老钟表看作是一种爱好。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当中,他为了研究和创新,机缘巧合地收藏了许多古董钟表,其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令人瞠目,其中包括了东方最大一批装置有各式擒纵器的古董钟表实物,以及别具历史和研究价值的古董钟表等。在这些藏品中,他不仅以特有的收藏观——“真、精、新”作为收藏标准(“真”,即至少要60年以上的真品,表壳和机芯都必须是原配;“精”,于真品中择其精美的项目;“新”,需要完整如新的品质,没有残缺或计时不准等问题),而且早已形成许多专门的主题收藏品,比如:中国市场表、多功能复杂表……他收藏的古董钟表分别夺得香港有史以来由瑞士著名钟表生产原厂在香港举办的两次国际古董钟表大赛中的头奖(1993年浪琴国际古董钟表大赛;1996年欧米茄古董钟表大赛)。
“中国古董表”一直都是矫大羽所钟情的收藏主题之一,也许是出生在艺术世家的缘故,他非常理解“中国古董表”在艺术装饰、外观设计等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内涵,这种文化特质并不是随随便便在任何一只古董表中都能够体现出来的。他还首先提出:收藏和研究曾经只有中国才有的,在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各国专为中国设计和制造包括大八件怀表在内的“中国古董钟表”。正因为矫大羽独特的鉴赏力而收藏了许多“中国古董表”,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精美珐琅绘画图案的出色藏品。至于打簧报时、万年历、双秒针分段计时等复杂功能的古董表,矫大羽则是拥有不同时期、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品种,简直就是一个复杂表发展历史的缩影。
“我读得通每只钟表。我能感觉到当年制作这只古董表的人的呼吸、心跳。我明白人家最原始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哪里精彩、哪里败笔。读通了,就像有老师教学生一样。”正因为有了古董表这些老师,指引着矫大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国际钟表收藏的水平。这么多年来,他通过研究自己的古董钟表收藏品,最终取得了钟表发明领域的瞩目成就,同时也奠定了矫大羽作为超级古董钟表收藏家的地位。
行万里路藏万卷书
1990年,当矫大羽在香港定居十年之后,第一次踏上了前往“钟表王国”——瑞士的旅程。这一次出行不仅使进入不惑之年的他感悟到钟表天地的广阔,并且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钟表历史知识,以及几十年研究钟表机械结构的坚实功底,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最”的观点——公元1088年开始建造的“水运仪象台”由于安装了擒纵器而成为钟表的鼻祖。矫大羽不遗余力地在瑞士、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演讲、表达这个观点,并且得到了国际钟表界和科技界的认同。不仅为中国的钟表事业树立了鲜明的旗帜,更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发明史,开创了历史崭新的一页,这迟早会成为课本中的教材!
矫大羽曾应著名的江诗丹顿、百达翡丽和芝柏表品牌的邀请,分别于1994年5月、1998年1月和2001年8月在台湾多个城市作了以“中国人开创了钟表史”为主题,以及关于古董钟表和现代名表收藏的专题演讲。同时矫大羽还通过对自己收藏的《美华利五十周年纪念册》等钟表史料的研究,弥补和订正了由于资料不足而引起的误会,首次把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起始年代推进了一大步。
宋朝学者刘彝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面对这句话矫大羽却说,自己是行万里路而藏万卷书。从1992年开始到2005年他作为参展者,连续14次前往瑞士巴塞尔钟表珠宝展览会发表自己的作品,期间又奔走于中国两岸三地和欧美、日本等国的研讨会、拍卖会以及演讲等活动,足迹早已遍布万里之遥,更把所学传播开来,在1992年出版了个人收藏专著———《怀表世界》,为许多报纸、杂志撰写钟表文章,他最早把陀飞轮表的知识带进了中国,不断地用自己的热诚浇灌着钟表知识的百花园,成为一名倡导钟表文化和钟表艺术的先行者。
中国陀飞轮之父
2003年12月31日,瑞士专利局首次为中国人颁发了有关陀飞轮发明的专利证书,它的获得者就是矫大羽。到目前为止,矫大羽是当代全世界惟一获得瑞士、美国和中国有关陀飞轮发明专利的钟表大师。实际上,早在1990年他已试制成功自己的第一只陀飞轮手表,成为中国和东方第一个陀飞轮手表的创造者,开创了中国和东方制造陀飞轮表的历史。并在1991年7月-1993年正式公开其制造的五只不同设计的陀飞轮手表(第一代),打破了陀飞轮表全由欧洲杰出制表师独占的神话;1993年3月首创一只“正透视飞行陀飞轮”手表(第二代);1993年7月-1996年,他发明并创制五只“神奇陀飞轮”手表(第三代);1997年首创一只“单支秒针型旋转框架”的飞行陀飞轮手表;1998年又发明了一只带有“时间指示装置”的飞行陀飞轮手表;2001年,矫大羽再次制造了一只“神奇陀飞轮”手表,用事实证明中国人的时计创作同样可以超越当代世界最高水平,他不但造出亚洲第一只陀飞轮手表,因此一举成为“国际时计独立创作人学会”中惟一的亚洲人,而且发明了陀飞轮中前所未有的许多新品种———包括“神奇陀飞轮”在内的系列创新。由于是中国人的创造,其作品也被称为“中国陀飞轮”或“矫氏神奇陀飞轮”。
如今,矫大羽制造了三代结构、五种类别共15只陀飞轮手表,这些成就使他成为有史以来原创设计和亲手制造最多不同类别陀飞轮手表的殿堂级人物。其中第十号“神奇陀飞轮”长方形手表于2004年4月在安帝古伦(A n tiq u o rum)日内瓦拍卖会上成功拍卖,成交价格达到70万港币,创下了东方人制造手表的最高价记录。
“难得聪明”的境界
从1990年开始,矫大羽创造的每一只手表,除了在机械结构和外观设计中具有史无前例的创新和发明以外,还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中国艺术的风格元素,尤其是在国际表坛经过15年的磨砺之后,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矫大羽更加丰富了中国文化在手表设计中的内涵,已经开创了一种叫做“中国表”或“文人表”的流派。
在“难得聪明”和“天道酬勤”两款纪念手表中,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矫大羽充分诠释了个人的哲学理念。他提出了“难得聪明”的意念,有人曾对他说:“难得糊涂郑板桥,矫大羽难得聪明’,不正好凑成一对吗?”仔细一想:难得糊涂的结果应是失败———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那绝不可以糊涂的紧要关头,却失败了一次,其代价永远不可能用小聪明所弥补,可能当我们谈论“难得糊涂”津津有味的同时已经失足;只有在那最重要的关键时刻,我们“难得聪明”一下尚能成功,实际上矫大羽的用意在于诉说成功者的艰辛和奋进,以及对于人生保持积极的态度。另外,他也认为当人的地位改变的时候,其思想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绝不能忘记自己成功的根本。人生是由不同阶段的许多片断组合起来的,其中总会坚持或者放弃一些东西。然而当坚持的正确东西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却始终未变的时候,这样就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执着。矫大羽从喜爱钟表开始就把钟表行业认定为一生的事业方向,无论是从内地移居到香港,还是从打工到自己创业,他都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成功也许就是一种执着勤奋的自然结果。这不正好与“天道酬勤”的概念相吻合吗?
如果说矫大羽的古董表收藏记录了历史,那么他的手表发明则创造并且改写了历史,他首次以中国人的身份创造了钟表发展历史中的一系列奇迹。近半个世纪的积累与执着,不仅是时代和机缘的巧合,也使矫大羽成为了一个“难得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