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诟病,这个诞生于上个世纪末的新兴职业正在面临着生存危机。
http://s10/bmiddle/53cfe13dtx6BnREF3ip59&690
对于城管的认识,已经锁定的百度百科词条里有四条解释耐人寻味:
1.中国地方执法者,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常常会卷入一些公众冲突事件。--《泰晤士报》
2.主要的任务就是驱赶街头无照商贩,以及检查各类许可证。--《印度媒体》
3.一些处理轻微犯罪和无序状态的雇员。--《卫报》
4.一种警察力量。--《每日电讯报》
请注意,四条,也只有这四条,全部来自外媒的解释。这或许就是中国城管在国际上的形象。
事实上,一个城市不可能没有微观的管理者,当你窗外的无照摊贩的烧烤浓烟飘入了你的卧室的时候,当你下班必经的巷口被各种兜售挤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当你小区的门口永远被黑车占领回家比过杜家坎收费站还困难的时候,你会迫切的希望一群城管从天而降。
中国的城管到底怎么样?我没有走遍中国,不能妄下结论,但久居北京35年,用这个已经超过49年北京人平均年龄的岁数评价一下北京,恐怕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所以本文不谈外埠,只说北京。但在我大体构思中,天下一理,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差别。
北京到底需要不需要城管?答案是可以不需要!在城管以队伍的形态诞生前,我在北京生活了20年,我爹长一些,50年,我爷爷更长一些,80年。你如果非急赤白脸的说离开城管活不了的话,我们祖孙三代加一起这一个半世纪怎么过来的?但是,凡事就怕但是。在那个更早一点儿不需要城管的时代,北京城800万人口。外埠来京买火车票需要县级以上单位开具介绍信,走在大街上脸稍微皴一点黑一点衣服破一点会要求出具暂住证。那时候,如果你无照经营,工商所会抓你、居委会大妈会撵你、片儿警会教育你,偏偏没有城管会()你。
后来,“北京新闻”宣布,城市管理执法队成立啦,以后整治市容再也不是各部门各自为战,而是有专门的人负责啦,鼓掌,巴拉巴拉......然后你就看到穿着山寨警服的城管队员出动了,清理违章占路,清理无照摊贩,清理市容市貌等等等等。然后你就会发现,和我们那再也回不去的九十年代比起来、北京的无照摊贩越来越多了、违章占路越来越猖狂了、小广告越来越明目张胆了,然后我们就疑惑了,然后城管们自己也疑惑了,难道城市会因为城管越来越糟?当然不是!不是这样!北京城这些年涌进了太多太多的新朋友,他们中很多,来了就不走了,很快的融入了我和小伙伴们的队伍中、血液里。但也有一些人,显然是来淘金的,来捞油水的,他们不爱我的城,他们破坏我的城,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城就越来越破,这个时候我们的城管就不够用了,然后你就发现,我们的城管不是我们的了,破坏这城的很多人甚至进入了城市管理者的队伍,城管就坏了,你就会看着操着天南地北的听不懂的口音的“城管”指手画脚的告诉你该怎样做怎样做,压迫欺凌着后来此地的人,也试图挑衅原本身在此处的人。
所以,在如今的北京,有城管尚且死角无数,如若真的没了城管,简直不可想象后果会如何令人发指。没有城管的前提:人人自觉,自我保护城市,现在说起来像笑话吗?所以,我们必须要!城!管!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我们要什么样的城管?
我在微博上刷了一段话:【在我的城,如果我是被跟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管,我就会很开心,并欣然接受,因为我懂我的城,小伙伴也懂我的城,我爱我的城,小伙伴们也爱我们的城。但如果你从你的城来,你来管我的城,我会很不爽,这不是爱,是侵略。我们的城,我们管。你来欢迎,你来管,不成!】
这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一个城市如果是宁静的,他一定是居民文化占据主导的城市,安宁、祥和、舒心,生活是缓慢的,人与人是温柔的,社会环境是沉淀的,大家都是居民,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也不想榨取谁,谁也不想欺负谁。一个城市如果是暴虐的,他一定是流民文化占据主导的城市,没有归属感、责任感、生活的积淀、岁月的体会,有的只是盲目的奔走,惶恐,迫切,焦躁,不安。
抛开极端的战争年代不提,正常情况下没有一个城市只有居民没有流民,也没有一个城市只有流民没有居民。但流民的多少和流民的势力大小却直接影响一座城市是安全舒适,还是危机四伏。北京是我的城,是生于斯长于斯,我不否认一个多世纪以前我的家族也是从外乡漂泊来的流民,但岁月的长河把我们沉淀在了这里,当我们再也漂不动也不打算漂了的时候,这里,就是我的家、我的城、我的北京。若干年后,我也成了居民。
其实每一个城市里都是这样,没有所谓的土著和外地人,只有爱这城的人和害这城的人之分。流来的人不应该被居民歧视,因为这只有先后的区别,流民终有成为居民的一天,居民也有可能到新的城市成为流民。
逻辑很清楚,也该亮清楚观点:城市是居民的城市,城市的管理者必须是居民!爱国先要爱自己的城,而只有居民,才会真正爱自己的城,爱城先要爱家,也只有居民才会真心爱自己的家。要让流民有机会有途径成为居民,这就是厚德,要给流民时间和努力的空间变成居民,这就是包容。
流民毁城,古已有之,忽必烈之于欧罗巴,日寇之于华夏。流民不可怕,流民在没有成为真正的居民安于这座城市之前就先来管居民了,这是绝命之刀!城管中有多少从乡下刚迈进城市就成为执法者的范例,城市的喧嚣还没有看全就来指手画脚的支配居民的生活了,这时矛盾就会诞生。
一座城市能屹立百年、千年、自有其内在的平衡点,破坏这种平衡,或许不算毁灭级,但至少会带来混乱和创伤。只有安安静静在这座城里生活上十几二十年,读懂了这座城市,并且以一个居民的心态去体味生活的人,才有资格去管理这座城,去改造这座城,去完善这座城。
被流民文化占据上风的城市是浮躁的,是动荡的,大北京这数千年来经历了无数次流民文化与居民文化交织碰撞,今天它再次被流民文化占据了上风。事实上,流民文化领导潮流时,居民也绝不会独善其身,居民往往失去了自身特质而不知不觉的成为了流民,他们会被这个时代裹挟的浮躁不安起来,因此也就有了家乐福伤人,公交站摔婴的北京人。
现在吧,公共言论平台吧,因为总有个特别腻歪人的玩意儿叫做“户口观”,总是不合时宜的抽不冷子出现,然后有特谨小慎微特自卑的人问你,你是不是排外,然后也有小伙伴问你,你怎么替WDB说话,其实,每次费尽口舌的去阐明去重申去解释我都累了:一个城市的【好人】是居民,他们中有【北京户口人】,也有【非北京户口人】,一个城市【不太好的人】是有流民思想的流民,他们中有【非北京户口人】也有【北京户口人】。呼,好绕。
总之,我这儿拿城管说事儿的根源是要说,北京如今已经成为一座贴着国际大都市标签的流民城市,人家国际大城市也有踏踏实实不折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整天想一夜暴富捞了就跑的。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机缘,是规律,是天道循环,这不是张书记王市长的责任,也不是李会计赵出纳的义务。必须承认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我特期待北京下一个居民时代的到来,我们能做的,是推动它更快到来,坏淫们要做的是拖着它晚些降临好浑水摸鱼趁乱摸大腿。
我要做的,就是等我的儿女长大时,可以安安稳稳的在一座居民之城中,轻轻松松的听我讲述他们小时候那座已经远去的流民之城。
我相信,我的城是这样,你的城,也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