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兔的小瓷碗》——倾听瓷器的声音

(2017-10-31 10:39:05)
分类: 绘本阅读
这次三叶草的重点抢鲜读,一下就决定选择杨惠文文/图的《阿兔的小瓷碗》有两个原因:大儿子已经11岁,已经很久没有了解中国原创图画书了,趁现在有了二宝,想重新了解并用优秀的中国原创图画书给孩子本民族的文化滋养;第二个原因是在我清晰的记得小时候认真观察过补搪瓷的全过程,一个小小的孩子,蹲在小摊前一个多小时,看手艺人把自家摔坏的搪瓷杯、搪瓷盆细细打磨、一一填补,慢慢描画,最后这个物件焕然一新根本看不出一点破损,在我的眼里,补搪瓷的手艺人仿佛就像是个魔术师,能把一切不小心破坏的东西都变成新的一样。这是多大的本事呀!所以我偷偷想那补陶瓷也和补搪瓷一样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看这本书了。http://s9/mw690/001x9Mfazy7fr19Ww2sf8&690

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这是个温馨快乐的家庭,墙上挂着兔爸爸兔妈妈的结婚照,柜子上摆着一家三口的照片。我们隐约可知兔妈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柜子上摆着一束鲜花,透明的罐子里放着漂亮的石头和玻璃弹珠,还有一个漂亮的瓷碗。我猜小兔子可能就是被玻璃罐子里的小石头或者是小珠子给吸引了,所以端来凳子使劲够呢。一不小心,瓷碗摔了下来。等一下!可是这个碗为什么不放在碗柜里,而是放在摆满纪念品的柜子上呢?这个碗应该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碗吧?
蝴蝶页打开,铅笔画画出了整个陶瓷制作的过程,封底也是,没有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简单的瓷器是需要72道工序才能得来。这里插个题外话,中国的英文之所以是“China”,很大的缘由也是因为瓷器的音译,所以瓷器也是“china”哦。这也是一种代表和文化吧“在细微之处,方寸之间见功夫。http://s10/mw690/001x9Mfazy7fr2ufE4p19&690
“啪”的一下,碗碎了。就像所有做错事情的孩子一样,小兔子抱着这些碎片出了家门,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去了。这时场景来到一个瓷器小镇上,我们也跟随这小兔了解了瓷器制作的过程。这里几乎都是双开幅的画面仔细的描绘每一个步骤:拉胚、利胚、上釉、画胚、烧窑。并且通过小兔子和坊主的对话过程,了解这些步骤怎样具体实施操作的。但是这些创作新瓷器的步骤,对于一个破损的小瓷碗来说也没什么用处。http://s12/mw690/001x9Mfazy7fr2SmuZJ1b&690
这个时候,锔瓷师傅摇着拨浪鼓出现了,最能展现锔瓷师傅精巧工艺的工具箱展现在我们面前,里面的工具精巧繁复。http://s13/mw690/001x9Mfazy7fr3gFD083c&690
我们也会想,到底瓷器要怎么补,这个“锔”又是怎样的过程呢?http://s4/mw690/001x9Mfazy7fr3lE0W703&690
原来和补衣服一样,需要给碎了的瓷片扣扣子呀。和我之前想的补搪瓷的过程真是不一样呢。“要想考古学习家一样找碴对缝,像艺术家一样发挥想象,像真正的匠人一样极度专注”,最后“锔”好的瓷碗是带着黄澄澄的“锔钉”的,这看起来和原来不一样的碗还能用吗?不完美的碗能让兔妈妈满意吗?
“对不起,修好的小瓷碗和以前不一样了!”阿兔小声说道。
“没关系,这样也很好看啊!”说完,妈妈把阿兔抱进怀里,久久地,紧紧地……
翻到封底,才发现原来兔妈妈一直都在,她打扫着房间,观察者孩子的一举一动,但是并没有阻止孩子好奇的心。就连小兔子回家时周围的树木组成的也是兔妈妈的形状,我想妈妈也许在阿兔修补的这一路都在暗中偷偷的观察和保护着孩子吧。这里我还看到一个小细节。墙上有张照片,小兔子端着一个瓷碗,也许那是它人生第一次使用的工具,所以妈妈才如此珍视这样一个碗。才把这个碗放在了斗柜上,当做纪念吧:)
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这打破了带着锔钉的碗就像我们的孩子,犯了错,打上了成长的印记,他们依然是我们的孩子,只会让我们更爱他们。
这本中国原创的故事书除了能带给我们爱的感受以及中国传统的瓷器文化以外,最吸引我的还是小小的“导读手册”,特别是向华(鸟老师)讲述的作者的创作背景“瓷的语言,这个概念让慧文激动不已,她想创作一本讲扒花老艺人的的绘本,又想画一本介绍扒花工艺的书,做了很多尝试,期间各种纠结,终究推进不下去。绘本创作既要讲求情怀,更要通过好的故事来安放作者的感动,否则就是空中建楼,难以为继。怎么获得一个好的故事呢?慧文再次回到景德镇,去了解制瓷工艺中每一门手艺,采访一位又一位艺人,渐渐地,手艺不再只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展现在眼前的画卷;匠人也不再是抽象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实体,慧文了解的越多,故事的素材积累的越丰富,就像一把珍珠已摆放在眼前,就等一根线来串联。锔瓷师傅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今后需要拥有几大能力,其中就有一项“讲故事”的能力,我觉得向华老师在这方面的功力就很强,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背景故事讲得非常的生动,相比之下,《阿兔的小瓷碗》文字的功底稍显平淡,似乎还需要再扣一扣。不过我很喜欢这本书的绘图风格,淡淡的铅笔印记,据说还要擦笔和纸巾一层层揉开,做出毛茸茸的感觉,加上一点色粉和水彩。可以说这种创作风格我以前很少见过。像极了三四月的江南,雾蒙蒙的感觉。
如果可以,希望有机会带孩子去江西的婺源看看春天,去景德镇了解一下瓷器的今夕往昔,去之前,一定带着孩子好好看看这本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