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焦曾经的漳州丹霞书院

(2013-11-18 14:36:17)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族轶闻

    据流传至今的史传记载说:

    我老爸的爷爷,也就是我等的曾祖父了哈;那位家族内外人称阁学公的老先生,在福建做官时,曾“出廉俸建丹霞书院,延名师,购书籍,订学约,公暇,辄至院亲与诸生讲论实学”。

    这应该是发生于光绪十几年里面的事情。折合成西洋历,大致应该在1890年的前后。

 

    在私家文献中,也收录有当年阁学公关于丹霞书院的诗文。

    譬如——

    告恙将归,言念昔年同事至友,天各一方,把晤未知何日,特口占七律四首以讯之,工拙不计也,邮呈绍甫、竹泉亲家仁兄大人哂政。

承乏霞漳近六年,羞将政教比前贤

桑蚕富国谋奇种,经史抡才废俸钱

横海鲸鲵纔息影,绝尘鸾凤已凌烟

崎岖要道原多险,寄语同侪缓着鞭

    案,据阁学公自注称:

    “桑蚕富国谋奇种”句。前年派员赴湖州,购买接过黄皮桑秧二万余株,分栽城内外,今已桑柘成荫。

    “经史抡才废俸钱”。新修丹霞书院一座,藏书七十余部,加上舍生客额五十余名,立有经史课程。

 

    再譬如——

    上书告恙,闻已批准委代,不日即可成行,乐不可言,漫吟七律四章,……后两章留别书院肄业诸生。

自宋黄堂驻大儒,南州文献甲闽区

宏开学校今犹昔,错过光阴智亦愚

士不通经多浅陋,人非汲古必吱唔

诸君爱护瑯環地,莫把藏书饱饿鼯

 

屈指韶华已六迁,文章结契验前缘

课程谬订三千字,载籍储藏几万篇

此日鸡窗同映雪,他年鹏翮尽凌烟

礼耕义种随时获,旱潦何增到砚田

 

    再检索网络中的相关文献,据称:

    丹霞书院是近现代漳州首座公办学校,在漳州地区乃至(长)汀漳(州)龙(岩)都有深刻影响。

    丹霞书院是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建置的。当时漳州知府刘良璧在八卦楼修复后,站在城上鸟瞰以后,将附近划为丹霞书院的所在地。是处空旷干衍,未夹杂民居,有流水通城外大河,认为是读书胜地,刘遂命人在这里诛草莱而治之,创建丹霞书院。

    中间的房子用来奉祀朱熹,左右是书舍作为学生肄业之处。河池对岸建立奎星阁和半月楼,并在河上建桥以便行人。


    清同治三年(1864年)书院因遭受兵燹,房舍荡然。 

    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阁学公到任后,漳州本地绅士要求于原址修复丹霞书院。阁学公认为,丹霞书院是汀漳龙三属士子入学之处。据情向督宪、学宪提出申请。于这一年八月开工修建,到次年十一月完工落成,共用银一万三千数百两。

    规模比以前扩大一倍。中为讲堂,祀朱子,配以黄勉斋、陈北溪、王东湖、陈布衣等人,两旁则留为官绅祭祀会所。又堂下两翼各建房8间。左边还建有功德祠立捐户牌位,右边建有花厅,是会客和讲经的场所。后面是山长的卧室和书室,其上建有藏书阁。东西两侧还修建斋舍28间,供学生读书和住宿。

    奎星楼、半月楼、圆桥等处则悉照原址重新修葺,并补修围墙。

 

    另查相关文献,阁学公当年为丹霞书院所延请的名师,即湖南士人谭先节。

    此人字羽皋。清光绪十五年(1889)的乡试举人。

    后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0名。授内阁中书

    这位谭老先生,曾著有《春明遗稿》一卷。至于这书现而今还存不存世了,我也不知道。

 

    接下来,就是一拉溜儿相当之嘿啦啦啦啦地社会变迁过程了。

    据在网络上检索到的相关资料,可大致对其撮述如下——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丹霞书院改为汀漳龙师范传习所。

    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师范简易科。

    民国元年(1912),改称汀漳龙初级师范学堂。

    民国5年,奉省令创办第二师范学校。

    民国162月,中共闽南特委在这里举办工农运动讲习所。

 

    30年代初,丹霞书院部分被人拍卖为娱乐场所。

    改名“霞薰里”,经营青楼行业,民间称为“妓寮”。

    但书院原来建筑和环境基本上保留下来,一直到漳州城解放。

    解放初,丹霞书院旧址被军管会接管,为解放军后勤部仓库(即零五单位)。

    1966年后,大部分倒塌或拆除改建。仅存半月楼。

    [此楼]临水而建,近似半个月亮,故得名“半月楼”。楼额上还刻有“近水先得”的字样。

    现己修葺一新。重修后的半月楼与附近的威镇阁、南山寺、战备大桥等景点一起,形成市区南部系列旅游点。


附:百年老照片见证了“丹霞书院”原貌
    打开国门之后,厦门作为重要港口,取代刺桐港、安海港、月港。为了显示并使西人认知“厦门”, 一些英法(可能包括其他西方国家)人士深入厦门的大后方泉州、漳州内地拍摄了大批有代表性的景物,人物,风土人情。他们把照片整理以后,以国际邮联的名义,在清季发行了一组无资明信片供在中国的西方人士使用并向欧人介绍“厦门”的重要性。
    原注称:图一明信片上面还标注Mee Cheung,Amoy,这是由英国人开办开设在厦门鼓浪屿龙头路的美璋照相馆分店拍摄发行的。背景是城墙,女儿墙清晰可见,八卦楼以城墙为基础,竖立在照片右后方,高出墙体甚多。照片前景波光涟漪,湖边围着栏杆。照相师聚焦的是一厅四房二层楼中式建筑,山墙楼上下各有一窗。这座楼刚好在城墙底下。
    照片英文“The Government College at Chiang-Chin,Amoy”,直译为中文是“厦门,漳州官办的书院”。明信片背面即照片一面贴大清蟠龙半分邮票一枚,盖销戳为“鼓浪屿KULANGSU 戊申年二月初四(注:1908年)”,时间确凿无误。
http://s11/mw690/001x9K07ty6EjSs9THYfa&690    原注称:图二与图一同由美璋照相馆分店拍摄,在图一的基础上左转了九十度,退后了几十米,环湖的一些房舍同样入图,近景有小石桥,左前景小路穿过高地草阜,小路尽头正是图一主景二层楼的侧影,以及作为地标性建筑的八卦楼,从这照片观察,此楼约有城墙加八卦楼一层楼面高。
    此明信片邮票估计贴在正面,无从知道邮戳及日期,但风格与英文说明相同,格式一样,当是同套明信片。
http://s7/mw690/001x9K07ty6EjSyoJue66&690    原注称:图三也是同一景物的照片,左移了三十度左右,后退到池潭对面栏杆之后。同样是女儿墙清晰可见,八卦楼危坐在城墙上,城墙门洞洞开。从右边走过石桥,应是阻风避雨的亭子。主图仍是这一座二层楼。
    拍摄者是英人顺纳“A·SUN”,英文说明“Mansion in Amoy Country”,直译为“厦门 乡村的学校”。
http://s12/mw690/001x9K07ty6EjRz6thVeb&690
此图被标注为“丹霞书院”,它是现存的半月楼么?木知咧
http://s14/bmiddle/001x9K07gy6EjCkU6RL9d&690
    据称,这是文昌宫(丹霞书院、仙祖庙)前的古榕树。曾到漳州,可毕竟地理不熟。这文昌宫、仙祖庙到底跟丹霞书院是啥关系,木知了。

本博客文所征引的资料,多源于网络;实在懒得一一加注了,特此申明于后,呼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