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周八天过三季

(2010-02-27 13:40:01)
标签:

回南天

空气湿度

暖湿气流

杂谈

分类: 想到啥说啥

一周八天过三季
    初七一到就按照国家规定开始准点儿上班了,人在公司工作效率却极低,还有很多同事在休年假,整个办公区冷冷清清的,民营企业没有了国企那种熙熙攘攘“逗利是”的场面,上班以防万一准备的红包没有了用武之地还有点失落了。

    以前单位手下的那几上小丫头过了初十才在MSN上晃了晃,赶紧张罗着请我吃饭,因为过了十五就讨不到利是了。

    刚上班时的温度跟春节期间一样的冷,我这间朝北的办公室更是能要人命,而且是越坐越冷,感觉人都冻透了,实在受不了了,赶紧跑到附近超市买了个热水袋回来,还好还好,很快气温就上来了。

    谁知温度升高了也不是件好事,又来了难得一遇的“回南天”。

    持续的低温不止冻透了我,所以建筑物大概也冻坏了,这温度一升上来它们哪有那么快缓过神儿来?于是都纷纷感冒了、出汗了,墙上的瓷砖地砖无一不是湿漉漉的,呼吸到的空气都是潮乎乎的,感觉氧气成分都减少了很多,最气人的是,在家里走路都得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像在“溜冰”,好几回都险些摔倒。回家把空调打到除湿功能,多少还是有些效果的,据说商场里的抽湿机都卖断了货。

    昨天开始迎来夏天了,我还来不及找出薄衫,公司已经有美女穿短裤长靴、大街上更有夸张到短袖甚至吊带裙的了,真是个乱穿衣的天气,这一周,八天换了冬、春、夏三个季节!

    据说这样的温热天气还要持续到下周,烦燥ING。

  

PS:何谓“回南天”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人们在起床时发现窗外的世界陷入了茫茫雾海,这样的天气广东人称为“回南天”。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现象在南方比较严重,这与南方靠海,空气湿润有关。“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据统计,回南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因此,要适当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

春天时的回南天墙壁和地板出水其实跟海雾产生的原理很相似。

    温暖潮湿的海洋气流,从较暖海面流向经过较凉的海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滴,在空中积聚便形成雾。如果气流经过的海面温差大,则成雾的机会亦较大。

    同样地,受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墙壁和地板的表里都冷了。如果这时温暖潮湿的空气流过墙壁和地板,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

在夏天,纵然有潮湿的海洋气流,但墙壁和地板的表里不够冷,墙壁和地板还是不会出水的。

    回南天防范方法  

   早晚关窗:当潮湿的“回南天”来袭,大家千万要记得紧闭家中的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虎视眈眈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严重渗透至家居的每个角落。另外,如果觉得门窗紧闭令室内空气无法流通,建议大家在中午时短时间开窗通风。 
   仪器法:防潮除湿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动员家中一切有除湿作用的电器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如今,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都有除湿的功能。不过,用空调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方式见效较慢,一般需要两三个钟头,而且会使室内的人感到寒冷。若不满意空调的除湿效果,不妨到商场购买专用的除湿机,见效较快但耗电也相对较大。此外,冬天人们用于取暖的暖风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室内湿润的状况,只是暖风机的有效辐射范围小,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除湿效果。
  挂干燥剂:如今,超市里有不少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最常见的是吸湿盒和除湿包两种类型。不少吸湿盒具有各种香味,柠檬、薰衣草、甜橙等味道,可令家居满室飘香,适合放在客厅、房间、洗手间和厨房等日常生活的大空间里。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吸湿盒里的物质取出,购买散装干燥剂装入盒中再次使用。
  除此之外,以吸水树脂和木炭为制作原料的除湿包则比较适合放置于空间较小的位置,比如衣柜、鞋柜等密闭的空间可以挂一袋除湿包以驱逐湿气。另外,动手自制干燥剂也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情。用小布袋装适量石灰,扎成一小袋放置于室内的各个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减缓室内潮湿的状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月记.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