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沙沙心语Love
沙沙心语Love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091
  • 关注人气:6,9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育儿师看待孩子问题的不同视角

(2015-11-27 14:57:29)
标签:

育儿

超级育儿师

super

nanny

中美

分类: 分享育儿心得
中美育儿师看待孩子问题的不同视角                                                            图:网络

刚无意中看到《超级育儿师》这个节目,很好奇就看了一集,估计是半集,因为感觉看到了一半,最后的处理方式和结果都没有出来,也许可以期待下周的一期看看育儿师教育后孩子的转变如何。这期我看的是孩子爱咬人妈妈选择孤立儿子,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看过?

美国也有一档节目叫《super nanny》,估计有些朋友也看过。以前我还是蛮爱看的,最近一年就少看了。此文只针对两挡中美的育儿师节目做出一些比较,可能和现实中的育儿师做法会有出入。刚打开看《超级育儿师》节目,看到针对小朋友爱咬人的话题展开,其实我内心是比较好奇的。因为现实中的我极少碰到会咬父母的孩子,应该说我是没有碰到过。只碰到过和小朋友争执时会咬小朋友或者自闭症孩子喜欢咬人的状况。

章章小朋友的咬人情况从节目看来确实很糟糕,而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从开头的记录片中,我已经看到了孩子的优点,不过节目却一直强调孩子的缺点。从这一集中我就没有听到一句父母和育儿师对孩子性格的评估以及分析孩子咬人的原因,而是把孩子的错误直接的归纳为溺爱。这一点我比较鄙视。

哪个孩子没有优缺点,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从一个人的性格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去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但是这节目中确实忽略了这一点。再者,作为一个育儿师,在专注对待孩子问题的时候会被孩子咬到,我就有点想不明白了。好在这个节目有几个好处还是值得父母学习的,对孩子采用看图定规矩,看孩子问题先找父母问题,以及有一定的耐心。

1,美国育儿师会在观察期间先找到孩子的优缺点,通过观察找到小朋友的可贵之处加以引导放大,然后说出自己感觉到的孩子问题存在的潜在因素,寻找快速有效的方法。中国育儿师在观察期间只看到了父母的问题以及孩子的不良状况。

其实章章小朋友每次咬人的时候都是他的东西被抢夺或者他认真玩的时候会打断的时候,他不太喜欢说话,但是玩东西比较专注和霸道。他的咬人行为来自于他的霸道以及他的脾气比较大。从他母亲的性格看起来,是比较弱势的。父亲的性格比较强势也是导致他脾气大的主因。溺爱其实来自母亲,父亲更多的不是溺爱,而是不管不问的冷淡。

2,美国育儿师选择先和小朋友交朋友建立信任的关系,她们会先陪着孩子玩获得孩子的喜爱,让家长感受到育儿的不同地方。中国的育儿师和孩子的交流直接在教育父母的示范上,这可能和性格有关系。我们一直太习惯于那个头衔的位置,其实育儿真的没有头衔的优越感,育儿的优越感是教育好一个孩子的成功感。

3,美国育儿师对父母的指导非常细致,甚至到手把手的教父母对孩子说话。中国育儿师更多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进行指导说教,而并非现场指导。这点上看这个super nanny的性格还是偏强势的。相对而言,此节目中的中国育儿师性格较为柔和。

4,所有孩子的教育都基于一个孩子安全的前提。super nanny观察后教给父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造家中的安全环境,把所有安全的设备都安装好,这样就可以让父母在做家务不能陪伴孩子的时候也有一份安心,至少不会出大事情。这点中国育儿师节目中只字未提,她们主要针对孩子咬人的话题,而忽略了,教育不是只有一个问题。

5,美国育儿师和孩子玩到一起,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直接给出方案亲自教育,即使面对问题孩子,也不会出现被孩子超控的局面。中国育儿师在此集中居然让孩子两次超控了紧张局面,这点感觉不够专业。所以教育孩子的耐心都基于自己不被伤害的基础上。要是每遇到一个问题孩子,就要受伤一次,那还谈什么教育?长期教育孩子的人,保护自己的安全是基本。

另外说几点我对章章小朋友咬人事件的个人看法。

1,章章还是一个比较专注的孩子,无论玩什么都比较投入。在孩子投入一个事情中,打断他会惹火他我完全可以明白。所以应该先从小朋友的视角去想,为什么他会去咬人,一来因为他每次咬人的时候,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有了一个不好的概念。二是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被打扰,专心玩一个游戏的时候总是玩具被拿走。即便你说三分钟,试问父母有没有看过这个游戏大概要多久可以让孩子失去兴趣,类似于这样的测试往往是很有必要的。我想如果在了解到章章对一件事情的痴迷之后,大可以放任一次,管他吃不吃饭或者困否,就让他一次研究个够,甚至是玩游戏。没有哪个孩子的坚持性是可以不吃不喝的,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框架。玩腻了自然就放弃了。这个母亲很多做法都是来自于好心的错误做法。之后可以采用和孩子谈心的交流方法引导孩子玩的适度。


2,当孩子咬人的时候,不是去忍受这个痛苦,而是要让孩子看到你的痛苦和即使阻止这种痛苦,或者让孩子也体会这种痛苦。其中有一幕孩子因为恼怒而抓母亲的头发,从母亲的表情可以看出真的很痛苦,育儿师赶上去也被连咬两口,最后父亲出来解救,三个大人对一个孩子,两个大人受伤,看的很无语。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就不会忍受,大声尖叫一声,吓到而放手。之后再告诉孩子你的尖叫是你被他咬疼了,让孩子也感受到原来父母亲也是有情绪会疼痛的人不是默默容忍你的神。事情会恶化正是因为母亲认为如果她反抗会让孩子咬的更厉害,事实却相反。反击要比掰开嘴更有效果,默默忍受等着孩子松口我认为是最笨的办法。育儿师上前用语言和掰开孩子手来解救母亲,本来没有问题,只可惜紧急时候说这些根本无用。试问一个已经失去理智的恼火孩子怎么在此刻听你说?当然是正视孩子的眼睛用很重的口气直接命令他,放手。孩子会因为害怕而放松手的力度,然后一直很严肃的看着他,即使孩子逃避你的眼神也要找回这个对视和下命令的主动权,口气也要一次比一次加重和提高音调。眼睛的对视会让孩子害怕,特别是在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本事是害怕的。让孩子自己放手,心理战是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