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美国团队运动棒球足球 |
分类: 分享育儿心得 |
当中国孩子在追逐着认字神童和数理化天才之时,美国的孩子却在球场上奔跑嬉戏。美国人到底有多重视运动?豪豪一岁的时候,就已经让豪爸抱着跑到了棒球比赛现场,亲身感受棒球运动带来的热烈气氛。三岁那年,他开始参加城市孩童棒球训练。四岁,他进入我们当地的棒球运动队,开始了正规的棒球训练。美国为孩子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但是大多是私人开办的兴趣课。唯独运动项目,例如棒球、足球、篮球、橄榄球等这类团队运动项目是由政府补助成立各种俱乐部。每一个运动俱乐部,除了主要的几名工作人员负责安排日程和分配工作,其余的工作全部由爱好此运动的父母亲做自愿者完成。
我曾经很不能理解,这是把运动作为主要学习的项目吗?那么文化课怎么办?我一度很不喜欢美国上学的时间安排,为此有几声抱怨。豪豪的学前班每天就上三个小时。小学也是到2点半就放学了,那么剩下的那些时间都干什么呢?众所周知,美国学校的作业少的可怜。我问豪爸,“白天那么长,剩下的时间怎么安排呀?”豪爸随口答道,“打棒球呀。”我着急的说,“棒球只能作为业余的一个兴趣打着玩,总不能当成一个任务,每天都要训练吗?我们又不是参加国家队。”这下,豪爸傻眼了,“不明白,为什么要参加国家队比赛的人才需要每天训练吗?”我想想也是,可是我还是有点固执的说,“那也不能把大好的时光都浪费在打球上了,孩子这个年龄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呢?”豪爸问我,“难道你认为孩子学习棒球就只是玩吗?”
我想我真的误会了,美国人对孩子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团队精神。就好比美国的公司宁可选择一个诚实合作能力强的员工,也不会要一个学历高成绩好却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美国的教育更趋向于培养孩子的情商以及集体合作精神。而在美国人风靡的球类运动中,都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才可以集体拿到胜利。所以,美国人认为,运动才是寓教于乐的最好教育方式。
今年夏天,豪豪参加了足球的summer camp。豪豪之前上过一些足球的室内班,教练评价他很适合踢前锋。他自己也很喜欢站在前锋的位置等待着队友的传球。刚上summer camp的时候,我发现他一如既往的站在前锋的位置上等待着队友的传球,教练就会说,每一个队员都跑起来,要做好配合。教练会点名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过去那边,传给某某某。停住球,传给后面的远射。豪豪跟着教练的指示东奔西跑,有时候连一个射球入门的机会都没有,大部分时候都在给队友制造机会射球,他一会儿跑这里,一会儿跑那里。每一场比赛下来,我看到他全身都湿淋淋的。我心疼的递水给他,他一边接着水,一边露出大大的笑容,高兴的告诉我,“我们队1比0赢了。”我再也没有听到他说,“我踢进球了,我赢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赢了,我们的配合是不是很棒?”
有时候,他们队输了,我以为他会很沮丧,想不到他却说,“今天,我跑的不够快,让德国队抢了球。妈妈,明天我要多吃点,就会有力气跑的更快了,对吗?”我很惊讶于豪豪的这些改变,这只是踢球而已呀。而我让他踢球的初衷只不过是因为他喜欢,我喜欢看到他笑。但是我没有想到,在踢球的玩乐背后,这些比赛的规则已经教育了他,帮助着他学习情商。这个意外收获让我重新思考美国人为何热衷于从小培养孩子运动的能力?
从小,豪豪就很喜欢棒球,豪爸就会自愿担当豪豪棒球队的主教练。我和棒球队的家长都会充当粉丝和啦啦队,坐在棒球场的围观席上呐喊助威。有一次,豪爸在和对方的教练在商量事情,到了warm up的时间。一个妈妈对我说,“你看你们家豪豪在领着小朋友做warm up呢?”豪豪的小队友们还真的很听话的跟着豪豪的口令,在球场边整齐的做着准备运动。后来,我问豪豪,“你怎么想到领小朋友做准备运动呀?”豪豪很随意的答道,“我看爸爸没有空,就领着小朋友先做起。”他似乎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有什么大不了,只是觉得每天看着爸爸都这么做,他就很自然的模仿了起来。最难的是,同一队的孩子们也没有意见。豪豪可是队伍中最小的一名队员。
在团队运动中,孩子们已经没有了年龄的计较,没有了身高的摩擦,因为他们在日常的训练中,已经明白了团队运动是一个集体运动,只有大家共同的成绩好才能称之为赢。就算是你一个人打的再好,赢得的分数也少的可怜,只有大家合作才能让整个队赢,那才是真正的赢家。
有一些教育的话未必一定要说出口,在运动比赛中,每一个孩子都必须遵守运动场上的规则,如果你不遵守规则,就只有请你出去或者坐在观众席上,因为整个比赛不会因为你一个人的不守规矩而取消,会被取消的人只有你和你的参赛资格。豪豪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虽说他打棒球的能力不错,还总是受到家长们羡慕的表扬。有段时间,他似乎很骄傲,总是不满意同队友的棒球技术,总想着要赢对方队伍,就会和队友产生一些口角。我和豪爸都意识到,这是豪豪骄傲的表现。我们尝试在聊天的过程中,让他明白这么做只会让他失去别人对他的尊重,但是聊天的效果并不明显。
直到去年的一次比赛,豪豪因为同样的问题和小队友产生了摩擦,被豪爸停赛,只能坐在运动员席上观看,并且不能发出噪音。当时的他,我至今记得就好像失去控制的火车头,大哭并且在运动员席位上到处破坏。为了不影响比赛,我只能强行带着他去车上,让他发泄到冷静。在我的安慰下,他逐渐冷静了下来,主动跑去运动场和豪爸及那个小朋友认错。他对豪爸说,“我想重新参加比赛。”豪爸一边接受他的道歉,一边告诉他,“今天,你被停赛了,就没有机会再参加比赛了。明天你可以参加比赛。”豪豪伤心的跑回车上,坐在位置上,暗自流泪。这一次他没有大发脾气,而是默默的流泪。我想他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意识到了错了,停赛了也不能重返比赛?晚饭的时候,他问豪爸,“爸爸,为什么你今天不让我回去比赛呢?”豪爸说,“停赛的意思就是这一场比赛你出局了。出局就是取消你这一场比赛的资格。如果你不想被停赛,就要控制你的行为。你今天的表现真的太糟糕了,你知道吗?爸爸很难过。sorry,爸爸知道你知错了,但是在比赛场上,规矩就是规矩。”
豪豪到底有没有明白这当中深奥的道理,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从那次之后,他和队友间再也没有矛盾,也再也没有发生过同类的事情。相反,他开始充当豪爸的小助手,调配小朋友们的出场秩序,每次小队友击球回来,他都会对小朋友说,“你做的很棒。”虽然他从来没有和我说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让他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用行动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美国人从小就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团队运动,政府也在这些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并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情商,孩子从小就深种下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不断的比赛训练中,通过比赛的各种规则让孩子体会到该怎么适应团队生活,该如何与人相处,要怎么配合才能做到真正的赢家。
最近这段时间,每到周末,豪爸都会带着豪豪去球场做义工,他们打算自己盖一间放棒球杂物的木板房,教练们负责建造,小棒球运动员们根据年龄的不同分工合作。豪豪跟着大伙儿给木板刷上油漆,累了就负责帮忙收拾垃圾,捡拾有用的材料。看着他从一个小白人渐渐的转变为一个小黑人,红扑扑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向我汇报今天自己做了什么。那一刻,我都觉得儿子很棒。他和队友们不仅一起打球,还会一起做一些公益事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干的热火朝天,在教练的直到下,大朋友的带动下。这样的干活似乎成了一件值得分享的喜悦,而不是让孩子想逃避的厌烦事。
豪豪是棒球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成员。开始的时候,我担心过,怕他因为年龄的原因而和大朋友们处不来。虽然我知道他的棒球技术远比一些长他几岁的大朋友强,但是年龄始终是和表现成正比的。我会担心他是否因为年龄的原因而调皮捣蛋,不跟从棒球比赛的规则。但是,相反,他的表现反而越来越像那些成熟的大孩子。棒球比赛开始的时候,他会对每一个队友说,加油。队友击球好的时候,他会说,“你打的真漂亮。”队友打的不好的时候,他也会说,“我们一起加油。”第一次我听到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不是耳朵出了问题。同时我也看到那个大朋友愣在那里几秒,赶紧也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也很棒。”从那一刻,我想到了,这或许就是孩子更善于模仿的优势吧。当大孩子们都这么做的时候,他也会不自觉的模仿,规范起自己的行为。
另:杂志已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