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避免友人孩子间冲突的五原则

(2013-05-29 13:24:45)
标签:

育儿

分类: 分享育儿心得

避免友人孩子间冲突的五原则

孩子们在一起玩,打打闹闹本是平常事,特别是朋友之间,带着孩子到处走动着,本意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玩伴,但是在玩的过程中,冲突却不断出现。这些你推我打的过程让双方父母都很头疼。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被教养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一些冲突实在难以避免。从早教的角度说,没有了这些冲突,没有了这些矛盾,又怎么能够学习到怎么与人相处呢?

 

我从来都认为孩子有问题比没有问题好,有了问题,看到了问题,看到了孩子的优缺点,可以更加及时的教育,更加有重点的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但是有一种情况却是例外,就是我们最常碰到的朋友家人之间的孩子冲突。作为朋友或者亲人,两家人你来我往无可避免。就比如表兄表弟之间,就算父母再怎么不乐意自己的孩子收到了欺负,亲人之间的相处还是要继续。而朋友之间更是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就少了一个朋友,那更是烦心。还有一些同事的孩子们一起玩,却偏偏因为孩子的冲突而闹得心里不愉快,那不是更得不偿失吗?

 

所以,针对这些往来,父母亲应该在平日里就给孩子定下几条原则,把预先工作早早做好,这样就可以避免这些冲突,也可以让朋友亲人看到你良好的家教。

 

第一,邀请朋友来家中玩,玩具一分为二,可分享与不可分享。

孩子往往在自己家中最为难教,在别人家难免有几分顾虑,但是自己家就是山中霸王。遇到朋友来家中玩,孩子们之间最大的冲突就是玩具的分享问题。我们不能责怪孩子,不会分享,因为有些玩具真的是最爱,真的不想分享。或者有些玩具是新玩具,自己还没有玩够。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所以在你邀请朋友来之前,就要让孩子把玩具一分为二,把可分享的玩具放在公众的地方。小朋友上门可以随意玩。不可分享的请放在自己的房间收好,别的小朋友看不到自然不会要求玩。

 

第二,去朋友家玩,不可带自己的玩具。

幼儿园里经常会遇到小朋友带自己玩具来上学的,通常的做法就是把玩具受到孩子自己的背包里,放学的时候带回家,除非说好这是一个分享日,那才可以。去朋友家玩,自己带玩具,会带来很多不便。分享的问题,攀比的问题,丢失的问题等等。大部分孩子带了自己的玩具去别人家玩,开始的时候恋恋不舍,等看到别人家的很多玩具又想去玩,但是又不舍自己的玩具。而别的小朋友见到你带的玩具,又想玩,冲突就很容易产生。

 

第三,小打小闹,父母多看少开口。

孩子的性格,多半是一会儿风一会儿雨,一会儿打的痛哭一会儿又甜如蜜罐。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处理方式。父母过多的干涉,只会让孩子象机器人一样的成长,一直在父母的指挥中行动,失去了自我的风采和思考的权利。而且,在父母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矛盾中,也会把孩子的小打小闹演变成另外一个局面,往往是更坏的一种局面,因为孩子都是不甘于被操控的,他们会变得更加的反叛。有的时候,安静的坐在他们身边看着,反而是最大的教育。只要事情没有到会让人受伤,父母大可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这也是一种自信心和处理问题的培养。

 

第四,把可分享玩具统一放在一个空间里,方便引导化解冲突。

不管家中是否有多余的空间,当孩子到来的时候,都应该把玩具集中在一个空间里。这样,孩子不会到处跑。有些孩子难免在家长没有看到的时候故意调皮一下,那就有可以会出现大问题。玩具通常是造成孩子冲突的最主要物品,所以统一放在一起,在大人的眼皮下,大的冲突一般不会发生。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不能少了大人的眼睛,大人跟在身边除了保证安全,更可以制约孩子的行为不过分。

 

第五,不在外人面前管教自家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冷处理。

大部分父母都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觉得孩子做错了也不管什么场合就开始教育,以为可以显示自己是有家教的。当孩子们聚在一起,有冲突就自然有一个无形的比较。当我们的孩子做的事情让我们觉得错了,我们应该抱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比如借用朋友家的一个房间,来冷处理对待。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错了,更是要去他的房间进行冷处理。所以不要公开教育孩子,那就会让孩子失去了面子,无形中加剧了这种比较。

 

 

相熟的孩子在一起玩,无论哪一方父母亲都是报着让孩子玩的开心为目标的相聚。但是只要孩子在一起,冲突矛盾会很难全部避免。我们只能尽量避免大的冲突,防止受伤事件发生。也可以在一些小细节上的处理让冲突变得更加的简单相对的容易教育。

 

最后,祝大家“六一”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