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分享育儿心得 |
连日来,从复旦的室友投毒案到翻出20年前清华才女朱令的投毒案,渐渐的微博上更是集中了各地关于室友同学之间所造成的悲剧。我们总以孩子能进入名校而骄傲,有些地方因为出了一个名校生而敲锣打鼓。然而,最近所爆出的这些室友投毒案偏偏也是发生在这些名校中。无论是黄洋还是朱令,他们都是那么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人性的扭曲夺走了他们的未来,他们或许会给社会带来很不一样的贡献。
在我们惋惜天炉英才的同时,在我们痛恨人性之狠的同时,我们更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发生在我们的下一代,反思过来,这终究要归纳到教育的缺陷。如果林某不是因为出生环境所带来的强烈自卑感,那么他不会痛下杀手来解心中之痛。至于朱令,她的完美让人嫉妒,如果这仅仅是一种良性竞争,如果能端着良好的心态看待比自己优秀的人,那么悲剧不会上演。只可惜,太可惜,充满泪痕的可惜。
事情发生了已无法挽回,青春真的能重走一回吗?童年更是无法重走,所以请正在做父母的人们好好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向,好好的想想我们该怎么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不步入这种悲剧的后尘。
一,情商比智商更加的重要。
在一些早教机构甚至很多幼儿园提出的理念里,很多是用培养一个聪明宝宝为前提来招揽客源。有些幼儿园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布置作业,打着和小学接轨的口号让孩子从小背负上读书的重担。无论学校如何,家长们是不是该为自己的孩子把好这个关口。一个人就算聪明绝顶,没有良好的心态,没有好的情商,他依旧是一个残疾人。所以,请培养孩子的情商为上,别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心理缺失的都市残疾人。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自主,多一些大度,多一些快乐!
二,提倡良性竞争。
人与人之间,无论在学习,在成绩,在工作上,不免会有一些竞争。当我们把竞争当做一种游戏,而非产生嫉妒的根源。那么良性竞争是会帮助大家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我们要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要在竞争的同时,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好比,两个人小朋友吃饭,也许这个小朋友不吃蔬菜,而另一个小朋友不吃肉。如果家长对不吃蔬菜的小朋友说,你看别人怎么都吃菜,就你这么不吃等等负面的竞争话语,这些都是恶性竞争的开端。相反,如果你公平的说,虽然你不吃蔬菜但是你很喜欢吃肉,他不吃肉但是蔬菜吃得很好,你们要不要试试对方的食物呢?也许和在一起会很好吃呢?所以在教育的关口,我们首先要保持公平公正,要尽量说做良性竞争的育儿话语和方法。
特别要说,很多家长说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就会很难过,生气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去打回来,你只要比他凶,他就不敢欺负你。打来打去,何时才是一个头,你今天遇到一个你可以打回来的,明天呢?难道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就是要比谁更凶吗?玩的目的是为了快乐,当我们的孩子被人欺负了,你可以问明原因,带着他和别的孩子说道理,我们也可以以安慰孩子的心理来引导孩子变得大度一些,相反,教孩子以武力制胜是最极端和最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做法。
三,淡化成绩,名校不是一个成功的标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时候,父母亲都不会注意到自己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当孩子因为父母不给买房而追杀父母的时候,父母是否想过他们一贯的包容和帮助已经培养了一个自私的孩子。当孩子因为同学给自己取了一个外号而痛下杀手的时候,父母是否想过他们一直害怕孩子受到欺负的心态导致了孩子的不能容忍之心。父母如果一直把名校和成绩挂在教育的目的标准上,那么孩子就会有着强烈的功利心。难道孩子学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做一个快乐的人吗?何时成绩读书的目的成了一个成功的标准呢?就是孩子成了一个某一个方面很成功的人士,但是他并不快乐,这样的孩子还值得你放心与骄傲吗?我们也看到过不少某些成功人士背后的那些令人不齿的事情,那样的人你真的欣赏崇拜吗?
亲爱的家长们,试问一下你们自己,孩子对你们而言,是什么?你们最看重的是孩子的什么?教育也许不可能完美,但是至少要把握好一个大的方向,让我们的孩子活的快乐而健康,让悲剧不再重演。也许你会说大环境如此,我们又能怎样?这是一个苍白的借口,大环境一直都是跟着社会的进步在改变,你又怎么知道二十年后的社会会怎么样?古人何时看到过飞机的存在,难道因为你看不到未来,就要否认未来会改变吗?别因为你的关心而毁了孩子应该享受的童年快乐,那不值得。
让孩子享受当下的童年快乐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