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早教 |
分类: 分享育儿心得 |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人群组成的社会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人。孩子也好,我们也罢,人际关系都是我们所关心也希望可以很好处理的。在早教生活中,我最为关心的就是品德的教育。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成功最基本的就在于他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品德可以说是一个多方面的心理教育。
也正因为如此,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我们在早教的过程中,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我们的孩子,不可以打人,不可以欺负人,要容忍要谦让等等。这些似乎是道德品质的教育基础。话是这么说,那是没有错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霸王,有着凶残的个性,所以在道德的教育上严格是必须的。
但是,在我们严格教育自己家孩子的品德之时,在现实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让我们觉得很难受很头痛。群里妈妈提出一个问题,孩子在外玩时,受到别的孩子欺负,让比他小的孩子咬了,又或者让霸道的孩子伤害了自尊等等。有妈妈提出,这样的教育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很软弱,变得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变得习惯于委屈。
首先,品德的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家长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对孩子说,那你就还手,打回去,抢回来。这样的话,就会让孩子接收到不良的讯息,以为只要霸道就可以不受委屈。所以,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孩子判断,然后思考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如何去应对同类事件。那么还有人问,家长是不是该出面去说呢?如果情况是严重的,家长的确应该出面和对方的家长交流。
其次,请相信你们的孩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能力。有不少妈妈都曾经提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孩子很爱和某一个孩子一起玩,但是每次都被那个孩子欺负,被他抢玩具,但是孩子哭完之后,还是愿意跟着那个孩子玩。家长心里着实替自己的孩子叫屈,也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用,被别人欺负了还要贴着别人一起玩。这是一个家长的心态问题。大人的朋友之间有着很多复杂的关系存在,但是孩子是单纯的。他们的友谊仅仅因为喜欢。当孩子的内心不觉得委屈,还愿意和那个孩子一起玩的时候,那只能证明那个孩子依然有让她喜欢的地方。孩子之间打打闹闹那是家常便饭,我们要摆正我们的心态,要有度量容忍孩子的大度和不计较。我们不能只是单一的看到孩子被打的那一刻,而是要看到孩子脸上挂着笑容和那个孩子一起玩的每一个瞬间。我相信孩子之间会经常在一起玩,毕定是时而开心时而打闹的这种循环状态。
第三,视安全情况的严重性来决定行动和教育方式。
举个例子,有妈妈问,“那天几个小朋友都很有秩序一起排队,玩滑滑梯。后来那个小孩来了之后,就堵在楼梯的最上面,不让其他小朋友玩。我儿子正好排在第一个,然后那个小朋友因为推不过,就一口咬上来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这明显已经伤害到人身的安全,有些小小孩在不会表达的时候会咬人是常见的,特别是在2岁这个年龄。我们的孩子虽然年龄比他大,但是也只是孩子,在闪避和意识到危险的程度上并不会这么灵活。在这个时候,大人可以及时的拿一个小树枝或者可以最快拿到的小东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松口。小树枝的作用就是可以起到威吓的作用,让孩子害怕而松口,而且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树枝插入被咬的衔接口迫使孩子松口,对那个咬人的孩子也没有什么伤害。还可以用手机中比较受小朋友欢迎的舞蹈音乐打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会让孩子因为好奇而松口。总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到可以让孩子松口的办法而把伤害减到最低。过后,要及时的安抚自己孩子,比如说,“你还痛吗?妈妈知道你委屈了,是那个孩子不对,不应该插队,更不应该咬你。但是那个孩子太小了,还不懂事,不会表达所以才咬了你。而且妈妈觉得你今天很棒,没有打人。你真的很勇敢,也很大度。那我们可以再原谅他一次吗?.....”怎么去安慰孩子,从理解鼓励和教育三方面出发去思考你的话。
第四,对没有家教的孩子要迫使孩子家长主动出面解决问题。
朋友曾经气愤的和我诉苦,因为孩子被欺负的事情而引发了一场家长间的口舌大战。事情的经过就是一个孩子经常欺负别的孩子,家长看到一句话也不说,一直笑呵呵。朋友的孩子比较小,被那个孩子推打好几次,朋友忍无可忍的开声训了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就跑去父母跟前哭诉,那个孩子的父母一起冲过来和朋友对骂。这种情况下,很显然这对父母是毫无家教的。
面对这种情况,请记住一条,别把孩子的矛盾激化到家长的矛盾中。孩子就是孩子,那个野蛮孩子对你的孩子而说是大孩子是野蛮的,但是对你来说,你是大人他是孩子,你没有权利因为那个孩子做错事而直接的教育他,因为你既不是那个孩子的家长,也不是那个孩子的老师,甚至连那个孩子的家庭朋友都不是。你教育他,说难听点你是以大压小的方式在教训他。你一旦开了口,就一定会激化矛盾。如果对方父母是有家教的,你的话也会让孩子父母心里难受,觉得你没有家教。对方父母是无家教的,那么口舌之战就难以避免。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你可以大声的指着这个孩子叫,“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请这位孩子的家长可以让你的孩子排队吗?”等等礼貌的交流方式,用公众舆论的默默谴责迫使孩子家长面对自家孩子的问题。我们只需要大声的却不失礼貌的指出孩子的不对行为,要知道被欺负的孩子并不是只有你孩子一人。孩子的家长再想无视也会自己先尴尬,一般情况下就是带着孩子离开。
孩子之间的纠纷如果不是涉及到安全问题,还是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父母干涉的越多,也只会剥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越多,对孩子并没有好处。有些孩子看到太强大的孩子,自己就会跑开玩别的东西。有些孩子遇到被抢了玩具,会不知如何是好。有些孩子被抢了玩具就一定要抢回来,也不管对方是否比自己强大。有些孩子却会哭着找父母亲出面。有些孩子会在别人不玩了之后,把玩具悄悄地拿回来等等。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如果没有安全的问题,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安抚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学习大度待人。大人强加上的一些自我感受未必就会帮到孩子,也许还会因为你的难受你的担心而让孩子损失掉更多学习相处的独立思考方式。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讲一个豪豪的小故事吧。某天,我和豪豪从动物园出来的时候,在门口看到他们新造的动物雕塑。在其中的一个雕塑上围着五六个小女孩,大约5岁-6岁的年龄,一看就知道比豪豪大一些。豪豪不知道怎么的,就凑过去和那帮女孩子聊天一起和她们玩那个雕塑。女孩们一看是个小男孩都排斥他,不管豪豪说什么都没有人搭理他。我硬是忍住了自己要拉他走的心理,一直站在那里,什么也没有说。后来,小女孩们为了避开他居然一起去了另一个雕塑,豪豪也乐呵呵的跟着她们去了那个雕塑,还是积极的参与她们的谈话。我想着让豪豪受点挫折也也好
我估计这那帮女孩就好像孙悟空那样受不了了豪豪唐僧般的持续参与,就随了他。讲这个小故事目的在于说,大人和孩子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别让孩子过早的有一些精神负担。孩子如果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自己又愿意那样做,就顺了他吧,这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人总不免遇到一些排斥一些歧视或者说一些不理解等等,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是最好的教育学习吗?
ps:接下去会写一篇如何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