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巫之歌

(2011-11-13 08:51:06)
标签:

扎西拉姆·多多

分享

文化

 

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我正处于一个灵性的高崖边。我跟循着一条被无数古德先贤验证过的道路,来到这个地方,却发现路虽然未曾截断,却需要作出一个决断:继续在意识与逻辑层面探进,还是跃进真实体验的空间。

 

有两条道路已经在我面前展开:继续在经论上研学、辩论,还是放下概念与理论,进入心性禅修的实质性体验。我知道,我深刻地知道,这两条路并不矛盾,而且彼此辅助、增长。但是我也同时觉知到了有一股强烈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去亲身探看,要一一体验、一一求证心性层面的各种真实与虚妄。知识上的了解,已经无法让我满足,现实层面的烦恼妄想也时刻提醒着我:知道不是证道。

 

 安子若的这篇文章,深深地鼓舞了我,虽然她并不是站在佛法的立场,讲述修行的意义,但是我在这篇文章里读取到了菩提心的力量:“当你越能正面、创造性的面对你的人生,你就越能整合你的经验,你就越能原创性的向这个世界表达与分享你的经验,而心理学与灵性修行的特殊使命更在于同更多的人们共享内在的丰盛:通过诚实而有智慧的分享,我不仅仅解决了个人的困惑与痛苦,我还协助其它的人们学会了某种善巧方便的智慧法门。”

 

子若,让我们做天地间勇敢的小巫吧,为世人窃取宇宙的秘密,宣之导之;让我们做尘埃里的行者吧,为众生示范一次无畏的行走,为众生而登入极喜之地!

 

http://www.dorophy.com/GL_UploadFiles/20110628230844883.jpg

 

《心灵成长》新刊卷首

 

安子若

我一直在考量,关于女巫、关于先知、关于灵性的高峰体验——这些话题是否有触碰到所谓文化的禁忌?是否有挑战到一些唯物主义者的价值底线?

 

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以怎样的言论与方向来重新诠释这些超越普通意识的另类体验?

 

与“请你闭嘴”这样的权威教条的恐吓相比,被世人误解、误读更令人忧心。

 

“我”要怎样说出我心中的真正感受?我要怎样正确诠释某些“独特经验”?有些珍贵的意识之光一闪而过,你若不试图去理解那光芒背后的真正意义,你就错过了成为某种更伟大力量的代言人的机会,而那些深陷于盲从与迷信之中的人们,只会与奇迹失之交臂。

 

学会表达内在的真实,是一次冒险与突破。

 

如果你愿意放弃一些人云亦云的陈腔滥调,你会发现有一些理解、有一些讯息是透过你而发生的。与“这件事情为什么会找上我?”的抱怨相比,这件事情之所以发生在你的身上,是因为它对你的意义非凡,因为有一种比你现在的“自我”更伟大的力量想通过你而进入这个世界,而扩张你活着的意义。

 

你会发现这件事情之所以发生在你的身上,是因为只有你能读懂它!

 

那些被人们所景仰的智者、先知、祭司、灵媒正是一群对生命的体验有着深度理解的人们,他们通过诚实地倾听自己的内心状态,破译种种痛苦的试炼,从而为自己的存在找到那真正活着的意义。

 

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你如何去解读你独特的生命经验,当你越能清晰地解读你的内在真相,你对生命的了悟就越清澈;当你对人生难题的破译越正确,你就对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力量更坚定自信。

 

当你越能正面、创造性的面对你的人生,你就越能整合你的经验,你就越能原创性的向这个世界表达与分享你的经验,而心理学与灵性修行的特殊使命更在于同更多的人们共享内在的丰盛:通过诚实而有智慧的分享,我不仅仅解决了个人的困惑与痛苦,我还协助其它的人们学会了某种善巧方便的智慧法门。

 

我不仅仅扩充了我的内在世界的疆域与边界,还与更多人类达成更具建设性的同盟与共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真正的心灵导师和先哲们的智慧世世代代被人缅怀与传诵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是深入研究过内心世界的人;他们都曾不畏艰难地寻找过内在宝库;由于他们超越常人的亲身经历,所以他们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意识状态,从而重新解读了人类内在痛苦的原因,并赋予了其更深刻的意义。

 

新的价值观需要被传播,新的意识状态需要被扩张,为了让我们能以更宽广的心灵来接受这个星球的改变与转化,这些卓越敏感的灵魂出现在每一个时代。

 

千百年来,人性的内在之光持续不断地被这些人天导师们一盏盏地点亮,所以我们这个星球的文明越来越明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放焰口
后一篇:灵性的逃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