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同学在MSN上跟我说:“看邮件了吗?我们挨板砖了。”
因为跟同修们分享了一行禅师的初恋故事,多多跟J同学都赞叹了一番这份超然的爱情,我们挨了好几块大板砖。当然,板砖从来都不是随便拍的,都是有理有据,有典有证的。多多回信,先是就具体的“戒律”问题,做出了回应,我认为一行禅师并没有破什么戒,至于犯不犯,因为没有资格阅读出家人的戒律,所以其实我们都说不清楚。
在邮件的最后,多多写道:“但是我觉得这里的重点不是犯不犯、破不破的问题,而是如何去超越的问题,就算中间有过患,毕竟还是超越了,毕竟没有随顺烦恼。不知道其他信教群众怎么看,起码对于我,我觉得很受鼓舞,让我觉得凡夫的那些看上去很苦的烦恼也好,看上去很美的烦恼也好,都是可以被超越的,而且不是粗暴地、强行地去超越。”
也许我们可以再来细细追溯一行禅师的心迹(完整的故事在这里):
“在我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向往和珍爱的一切。”
“作为出家人,人们都认为你不会堕入爱河,但有时候,爱情的力量比你的决心更强大。因此,这是一个关于戒律、正念、僧团、菩提心和自我完善的故事。 ”
“如果我去她房间敲门,她肯定会很高兴跟我到禅堂继续谈话的。但是我控制住了。我心中的某种强大的东西在保护着她,还有我自己。”
“她象征着我所热爱的一切,我的关于慈悲、关于将佛教融入社会、关于实现和平与和解的理想。我心中的这种愿望是如此地强烈和神圣,以致于任何诸如握她的手或吻她的前额的举动都将成为一种亵渎。她象征着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如果破坏了它,我会受不了的。”
“我知道如果她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俩都将失去一切——佛陀,我们的慈悲理想以及将佛教融化于世间的愿望。我不必刻意去守戒,将佛法转化为现实的强烈愿望保护着我们俩。”
“分开后的那段日子对我们两个来说都是不好过的,所幸我们分处异地产生了很多良好的效果。借助时空,我们得以成长,看事物不同了,我们的爱也变得更加成熟了:执著的成份减少了,慈悲之花绽放了。分离没有破坏我们的爱,反而使它更坚定了。”
“我对她的爱情没有减少,但是它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人身上。我领导着数百位出家二众,从那时候起,我们渐渐发展成几千人。然而那份爱仍在那里,并且变得更强大。”
“维持我们之间的爱的最好的方式是成为真正的自己、好好地成长、建立起深沉的自尊。如果你对自己很满意,你就是鼓励了我们大家,包括她和我。至今她依然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我的生命里。请沉浸到你自己的生命之河中去,看看那些已注入其中、滋养和支持着你的支流。”
尤其是看到一行禅师说“她象征着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如果破坏了它,我会受不了的。”多多深感终遇知音!这就是那种——你一直在寻找世间最大的美好,一天你竟然发现它真的是存在的,而且就在你的面前,这个时候你却犹豫了,你甚至不敢靠近一步,虽然跨越了整个世界你才找到了它,这个时候你却不舍得“得到”它,不舍得它被任何人包括你自己“得到”,你觉得它就应该按它自己原来的方式,继续安静地存在——的感觉。
多多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词,当时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其实,记录的就是在被那种深刻的“不舍”击中之后的“舍得”——
一入风雨出小楼 此身都寄湖洲 青衣未掸已淋零 一襟冷霜雪 两袖寒潮声
觅尽栏杆不肯倚 终逢玉台兰柱 欲攀怜其太清白 哪忍妄登临 还向山海去
所以当看到一行禅师的故事,我很明白,那是一种最深的爱,才让他舍弃了对爱的追逐——实在是不忍心“得到”那最美好的,因为那最美好的一旦被占有,哪怕是被自己占有,都将变质,我们会首先受不了。但这种因为“不舍”而“舍得”,是凡夫永远不会明白的,凡夫对于他们所贪爱的事物,第一反应就是要得到,不顾一切的得到,如果得不到,随之生起的就是巨大的求不得苦。如果面对那份触手可及的极致美好,你在这个时候犹豫了,后退了,转身了,没有人会相信,那是因为你爱得太深了。
他们不知道,即使远远地隔岸相观,甚至从此相忘于江湖,但是“至今她依然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我的生命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