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清源《非80后》来了,感谢!

标签:
清源非80后eq唱片海泉感恩200812月31日音乐娱乐 |
分类: 80后--非,80后 |
2002年4月30日,正准备高考的我在我的中学母校--云南楚雄一中带着我组建的189乐队在全校师生的面前,表演了3首歌,1首是《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一首抗议学校和老师的叛逆歌曲,另两首是羽泉的《深呼吸》和《冷酷到底》。
2005年4月20日,我和我的弟弟许小花带着自己创作的几首音乐小样《八十年代生》、《情殇2005》、《天空海阔》来到了位于北京东四环的EQ唱片--准确的说是EQ录音棚,当时的情形还很清晰,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李延亮依次给我介绍了这个地方的几个主人和“镇家之宝”--羽泉之胡海泉、秦天、钟兴民、张亚东、江建民等等几位之前早已如雷贯耳的音乐前辈大佬们。那时的我在位于北京西郊的国际关系学院念大三,遇此情景有点心虚,却绝不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锐气和自负。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我正式和胡海泉董事长和秦天总经理领衔的EQ唱片签下唱片合约。
2006年6月28日,大学毕业了。音乐的决心更加纯粹和坚决了,辞去了国企的工作,甚至自我封闭起来,把自己锁在一个叫做“音乐”的世界里,断绝与外界的接触。每天的功课就是:作词、作曲、编曲、录音、修音准、缩混、感悟、体会、创作、抽烟、吃饭、睡觉。记得最长的记录是,一个星期没有离开EQ录音棚。
2008年12月31日,四年了,在经历了多次变故之后,我的首张唱片《非80后》终于破土而出。
回首过去走的路程,感觉快得惊人和离谱,不经意间回首,发现原来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和波折,受过了这么多次意外的洗礼---同时,也收获了这么多成长的喜悦,这么多呵护关心我的朋友和感动。
唱片,发了?发了!发了。几年来我的心态面对这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变化,正如刚才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到了现在08年岁末,想得更多的是发了唱片之后,我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更广博的积累和更刻苦的努力,同时快乐的工作生活。
从我上大学开始,“80后”这个话题开始引爆。掐指一算,14亿中国人中,至少有1亿多的“80后”。如此庞大的一个人群,我在其中只是沧海一粟,我也并没有资格去代表“80后”发表什么高谈阔论,我只是这一亿多人中其中一分子,仅仅想用诚意和信心说出一直想说的一句话:“80后”并不是所谓“垮掉的一代”。也就是说,我所认为的“80后”并非大多数人所认为的“80后”--唱片《非80后》的名称和想法根源于此。
什么都可以不说,但不能不说谢谢。
什么都可以不懂,但不能不懂感恩。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了这么多人在我身旁,怕什么呢?
感谢:::
父亲母亲,生我、养我、关心我、支持我。
胡海泉、秦天,我的老板和催我成长的良师益友。
李延亮,我的启蒙恩师和善良的哥哥。
EQ唱片的制作、企划宣传、经纪团队,有了这个强大的后盾,
有了这些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我腰板越来越硬了。
刘欢、阎肃、浮克、黄小茂等前辈和老师,我音乐顽童到音乐人的过程,由他们助推和见证。
云南所有的老乡朋友们和彝族所有的同胞朋友们,我的根在云南,在彝乡。
李阿姨、杨叔叔、张叔叔、李叔叔、蔡叔叔、高叔叔,他们是长辈对我小辈的呵护和栽培。
瞿然、罗南、秦正刚、 张文华等几位大哥和老师,恩情不敢忘怀。
张玮罡,我的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