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星期五电影首映场 |
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有固体形状和定义的东西,而是我们的想象力;电影是人类想象力的结晶,所以我几乎想说,能想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看恐怖电影。
Final Destination 3以高中毕业班的一群年青大孩子集体去游乐园,并惨死于的翻滚过山车的事故为开篇,它跟随着第1集的飞机失事和第2集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情节,保持着“死神的命令” 思路的统一。接着,最后一分钟离开翻滚过山车并幸免于难的那些孩子在高中毕业典礼前一个接一个的死于非命。预见到了死亡的事故的女孩Wendy发现这个死亡的顺序是按照他们当时在翻滚过山车的座位而排列的。她的数码照相机拍下的相片已经象先知一样预警了她们各自的死亡方式。
两个爱美的女生死在人工日光浴的烘箱里面;而另外一个好色的男生则被一辆失控的卡车撞死在一个快餐店的外卖窗口前;高大的黑人青年死于健身房的器械事故;而另外一个在工具商店打工的女同学则被钉枪活活钉死…当Wendy和她的朋友Kevin跑去警告他们的同学,并试图解救的时候,她发现谁也无法无法逃脱死神为她们设计的死亡方式。事先了解,只是会让她们提前痛苦。
即使躲过的一次又一次的厄运,We ndy和她的夥伴以为逃离了死神魔掌,却又同时相遇在欧洲的一辆轻轨的同一车厢里。她终于再一起提前看见了即将死亡的那一幕。
象前两部FD一样,电影让你了解的不是她们是否会面对死神,而是她们怎么面对死神。看见了在太阳浴烤出的的皮肤的伤,还有被螺旋桨削出的脑筋,甚至被烟火惊吓的惊马踏伤…FD3象一部“满清酷刑大全” ,它列举着各种可能不可能的惨死方式。电影导演James Wong,曾经作为另外一部系列恐怖片“ X File” 的编剧,他的想象力毫无疑问已经开始把生活的各个细节角落都拉上了“凶杀案” 现场的黄色胶条。
和我坐在周末午夜场的全部是一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大孩子。在死亡气氛浓重的电影院里,却还可以时不时地听到他们怪声怪气的“笑声” 。我不理解,这些青少年看一场“青少年的死亡命令” 的电影怎么还会笑出声。著名的电影影评人Roger EBert却认为他们开心的原因也许来源于恐怖电影里没有长篇大论的台词,没有故作深刻的情节,也没有大人们告诉他们:把手机关掉。
这些可以解释为什么每周都有一部恐怖新片上市,而越来越多的恐怖电影能够卖出良好的票房。2006年以来,“人皮客栈” 和“陌生来电” 都在周末排行榜上占据过票房冠军。其实,看恐怖电影的青年们,并非不害怕,也许他们是为了扮出足够Cool的姿态,也许他们是以看恐怖电影的方式来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咨询的发达,科技的发展使这个时代的孩子比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这个世界上的死亡机会,更早的产生恐惧。他们心中早已经体会过在黑暗的电影院,面对无法控制的画面而产生的那种孤独。而看FD的孩子比不曾看过恐怖电影的孩子更早知道:命运和死神无法逃匿。
FD3的情节和前两部无甚区别,如果James Wong有意推销,他甚至可以在翻滚过山车死亡之后给那些演员加一句台词:为什么这个情节和电影Final Destination一样?但是FD迷都承认,高科技电脑技术的加入,使得画面更加逼真,而电影也更加恐怖可怕。你在电影院的音响效果下,那些银幕上的翻滚过山车几乎就迎面扑来。
看完这样的恐怖电影,在黑夜里开车回家是一个考验。
你觉得对面的车辆迎面撞来,身后的车辆紧随不舍,好像每个地方都有死神的机关算计。
生命短暂,你看过恐怖电影以后就更会体会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