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苏哲:金钱不总是有效,用内驱力激发团队动力

(2019-11-14 17:20:33)
标签:

高效管理学习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塑造

团队协作

奖励机制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GzXM4a3NZM9cTRj8w6rphKj7q7yLKmiaiar2ibqNxzxaxm5cQHaLKBWh9Sw5Kh7F4yUYbKUaOl7USOCVDJL1hPFA/640?wx_fmt=png

今天我想和你聊的话题是关于内驱力,企业只有塑造团队内驱力,而非仅仅靠金钱等外驱力,才会真正激发团队工作动力。

如果我问你,什么能激励你积极工作,你想到了什么?我提示你一下,什么时候,你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感觉开心,也不感到疲倦?

是加薪或发奖金的时候吗?是当你晋升的时候吗?或者,是其它什么呢?

真正激励你努力工作的,可能是你从事一个有创新项目、提升自己的技能,又或者是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自主的选择自己钟爱的工作等。


先说一个激发团队工作积极性的案例。

记得曾经有次我去一个企业做高管小组会,与会者都是各部门负责人,这些高管基本都是创业时期的老臣,平均在此企业的工作年限超过十年。那天当我让大家选择这次最需要沟通的困惑问题时,大部分人选了如何可以更好地激发下属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教练,当时我就提出问题:

请你们举例说明,为什么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呢?

他们分享了以下例子,比如:

  • 员工不愿意出差,怕辛苦

  • 团队成员几乎都是在做老客户,吃老本,不愿意开发新客户

  • 工作中,下属缺乏主人翁意识,不愿思考,主管说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愿意为最终结果担责

  • 即使制定了考核,好像他们也不太在意

  • 其它...

听到这里,你猜我会接着问什么?

或许会让你吃惊,我的提问是:

那请问你们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如何?

以上这些现象在你们自己身上存在吗?

他们一下有些懵了,开始反思,果然不出所料,反馈下属工作动力低的这些主管们,自己普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会这样问?因为内驱力研究表明,要激发下属或他人的工作动力,主管本人必须先要有内驱力!

事实上,中国的员工敬业度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

盖洛普全球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员工的敬业度平均只有6%,落后于全球平均值!

68%的员工工作中仅仅是打工心态,属于消极怠工的为26%,而且这些人会干扰其他人的工作状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GzXM4a3NZM9cTRj8w6rphKj7q7yLKmiabrMyteibiaQicKJzdqbRliaX5jyf4jknfNe1xOib9D90KWA6E5iax7KL9sAg/640?wx_fmt=jpeg

那为什么员工的敬业度如此低下?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领导人或管理者只知道用外驱力,而非内驱力来激励团队。让我用一张图片来佐证: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GzXM4a3NZM9cTRj8w6rphKj7q7yLKmiag2icklH1R4t4LqpGnTZWxhLzuLJuWtaAh7Juibr6fpupbibKoJ8sszLhQ/640?wx_fmt=png

你可以看到图的左边是很多管理者自认为激励下属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最重要的是给予下属高收入、晋升机会等,但这些管理者并没有想到的是,恰恰图的右边才是下属自己对如何有效激励的重要性排序,你发现,下属最需要的前3项是被人欣赏、有归属感、能理解下属,而收入的重要性仅排在第5个。领导者必须塑造团队的内驱力,否则很难长久激发下属的工作动力。

今天,我就和你聊的知识点是:

金钱不总是有效,用内驱力激发团队动力

先来看下什么是内驱力,它和外驱力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书籍里,讲了人有三种驱动力。

第一层驱动力来自生存冲动,比如衣食住行,食色性也,这是人类本能,这个好比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的生理需求, 就大多数人而言,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往往基于第一驱动力。

第二层驱动力来自外在驱动,比如激励,KPI 考评,胡萝卜加大棒,或给员工更多假期,这也是绝大多数公司采取的驱动方式;绝大多数人可能终身在第二驱动力范畴内,找到一家合适的公司,一个还可以的工作,薪水不错,给点激励就努力一点,激励不够就磨一下洋工。

而第三种驱动力则为内在驱动,是自动自发的一种把事情做好的欲望,第三种驱动力又包括三大要素:自主、专精和目的意义(我将下次和你分享这3大要素),心理学家们发现只有内在激励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事实上,外驱力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而内驱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斯纳金认为:

  • 动力源自于外,从根本上来说,人是被动的

  • 人们不愿工作,那是因为缺乏合适的奖励;只有当环境中存在诱因时,人们才会做出响应

  • 人希望得到奖励,避免惩罚

所以,行为主义认为的激励是:给的金钱越多,绩效就越好不过经过实践检验,这个流派目前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战后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革新观点,其代表人物就是我们熟知的马斯洛,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的理论。他们眼中的激励是以下特征:

  • 人们具有内在的主动性并愿意对其周围的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

  • 人们渴望不断探索,渴望挑战,发现新奇事物,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成长并施展才华

  • 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是因为这项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激情、成就与满足

而企业实际激励方式,我们常见的却是胡萝卜加大棒这种外驱力方式,这种方式对绩效真的有效吗?金钱越多,绩效越好吗?

与你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

英国某个社会学家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说如果政府决定给献血者报酬,那么全国的献血量不会增多反而减少。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两名瑞典经济学家拜访了哥特堡市的一家地方血液中心,找到了153名有献血意向的女性。

他们把这些女性分成三组,告诉第一组成员, 献血自愿, 但献血后不会得到任何报酬;第二组成员每个人将能得到7美元,第三组有奖励,不过待遇做了些变动,她们能得到7美元报酬,但必须立刻决定是否把钱捐给儿童癌症基金会。

结果第一组中有52%的人决定继续献血。 她们都是无私的,即使没有补偿也心甘情愿献血,那第二组呢?如果金钱有效,她们应该更有献血动力,出乎意料的是,给予报酬后,反而把这组献血者的数量减少了近一半,而第三组最终有53%的人最后决定献血。

社会学家的第六感觉是正确的,金钱并没有让献血行为有所增加,反而令其减少,原因是金钱玷污了献血这种利他行为。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你周末徒步一整天,虽精疲力竭,但仍然觉得开心,但如果有人花几百块钱让你同样走一天,也许第一次没什么影响,但多走几次,恐怕兴趣就全无。

研究表明,外在激励将会对人们做事的内驱力产生负面影响。

金钱奖励一开始确实会给员工带来强烈的愉悦感, 但这种感觉很快会烟消云散。如果上级只是用金钱刺激他希望看到的行为,下属就失去了对这项工作的内在兴趣。奖励只能带来短期效用,更糟的是,它降低了下属继续这项工作所需的长期积极性,就像是少量咖啡因只能帮你多撑几个小时,其效果会逐渐消失,为了维持效果,只能加大剂量,用药必须越来越频繁。

金钱激励除了降低人们做事的内驱力,还有其它不良效果,比如可能引发团队成员追求短期利益、走捷径、扼杀创造力、甚至影响团队和睦,比如员工会容易相互攀比。

不过,必须提醒你,虽然内驱力更能激励人,不代表管理者不需要用外驱力方式激励团队我们反对的是管理者仅仅使用外在激励方式,我们不赞成的是把金钱激励放在第一重要位置上。

金钱虽然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但它依然有效,而且你给员工的报酬要高于平均水平。为什么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 阿克尔洛夫发现, 一些公司,比起同行,多给了员工一些工资。 这不是因为这些公司很无私,也不是因为它们傻,相反,这么做恰恰是因为这些公司非常精明。 因为如果向员工支付的工资比市场平均水平略高一些, 公司就能够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 同时也会减少人才流失, 激发生产力,提高员工士气。 其实,工资更高也许能够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金句小结

内在驱动,是自动自发的一种把事情做好的欲望;

大部分人被内在激励驱动做事,相对于外驱力,内驱力给予人们最多的满足感;

外在激励将会对人们做事的内驱力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金钱越多,绩效未必更好,但它依然有效,企业给员工的报酬要高于平均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